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见如故赵氏裔 (第2/2页)
太祖拳自然要比少林寺那些空有其表,只有招式而没有心法的武僧要厉害了。 要知道太祖拳是传男不传女,从不外传,即便在少林寺里头,也是绝密的,然而赵本学却传给了俞大猷,赵本学也是俞大猷除了父亲之外,最尊敬的一个人。 受了赵本学的影响之后,俞大猷的脾性自然也就与官场格格不入了。 康老太君想通了这一些,那赵广陵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 俞大猷死了大概有十二三年,赵本学死了五六十年,所以赵广陵不是赵本学曾孙,也该是孙子辈了。 也难怪楚定王对他如此优待,毕竟是赵氏皇族的后人! 明王朝是汉人王朝,也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对于同样是汉人王朝的赵氏皇族后裔,自是非常优待的。 而赵氏到底是前朝遗老,又自诩高贵,所以身份比较敏感,也就足以解释为了楚定王是欢喜又遮掩了。 康老太君猜出了赵广陵的身份,李秘对此却知道不多,只晓得这是俞大猷的传人,两人不打不相识,如今也懒得换衣服,见得甲士暂时离开了,便摘下面具来。 李秘早就犯了烟瘾,摸索了一通,摸出烟枪来,便美美地吸了一口,又将烟杆子递给了赵广陵。 赵广陵显然没想到李秘竟然会有这等好东西,当即美滋滋地抽了起来。 彼时抽烟是士大夫极其鄙夷的一件事,但也有不少人偷偷抽着,毕竟金丝熏是金贵的外来品,这东西不喜欢的弃之如敝履,唾弃到极点,可喜欢的却又视之为价值连城的良品。 赵广陵家里自是钟鸣鼎食,但毕竟出身高贵,也不准他们抽烟,然而赵广陵是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也是个老烟民,抽了李秘的烟,发现竟然还是极其上等的金丝熏,对李秘就更是感兴趣了。 “喂,你这家伙可是深藏不露,到底还有多少好玩意儿藏着掖着啊?” 他美滋滋地抽着烟,李秘也笑了:“你不也留手了么,到底还有多少绝招藏着,也不拿出来教教我,就知道蹭我烟抽。” 赵广陵吞云吐雾,稍稍昂起头来,得意道:“不是我说胡话,就你这资质,根本不是练武的料,也就舍得拼命罢了,想要拜我为师,先磕百八十个响头再说!” 李秘一把夺过烟枪来,嘀嘀咕咕骂了几句,脸上却很是轻松,他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一见如故了。 赵广陵虽然本事大,但没有周瑜那种阴沉,也不需担心会被算计,坦坦荡荡,交往起来很是舒畅,说甚么做甚么都可以肆无忌惮,自由洒脱,充满了狂士的狷疏,又有着国士的心胸与本事。 抽了两口烟之后,李秘又问道:“你不会也要考武举吧?一看你就是吃穿不愁的贵家公子,又是俞大猷老将军的徒弟,随便开声说句话,混顶官帽子全然不是问题,何必来受这个罪,打生打死的,真真是要命得紧!” 赵广陵却是严肃起来,遥望着外头的青天,眸光高远,有些出神道。 “自己挣来的,才是真本事,享受起来才自在啊……” 李秘仿佛能看到他眼中满是淡淡的无奈和忧伤,与适才那个拼命的,或者不羁的男人,截然不同,但气氛显得有些沉重,李秘便朝他说道。 “哦,原来是下基层体验生活来了。” 李秘虽然说的是现代词汇,但赵广陵到底还是听懂了,朝李秘轻轻踢了一脚道。 “小爷是正经想打拼事业的,你可别挡我的道!” 李秘疼得呲牙咧嘴,朝赵广陵道:“眼下就是想挡道也是有心无力了,你这手也是够黑……” 赵广陵也嘿嘿笑了,过得片刻才说道:“戚继光,果是个人物,难怪师父一直以他为对手……” 戚继光和俞大猷也是一时瑜亮,只不过各有千秋,史书上的头衔几乎都差不多。 戚继光是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而俞大猷的则是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二者差别就在于一个是书法家,一个是武术家,一文一武。 而大明朝是崇文抑武,或许也决定了俞大猷的境遇终究是不如戚继光了。 其实俞大猷最先学的是易经,后来跟着赵本学则是学习儒家理学,他也不是没文化的粗鄙武夫,只不过他在朝堂上的定位和官职,才决定了他武人的身份罢了。 明朝武将地位低下,便如王阳明和孙承宗等人,都是文官做武事,而且还能做出天大的成就来,这便是明朝忌惮武将甚至歧视武将的证明了。 李秘如此想着,也在为自己的前途思量了一番,赵广陵仿佛也陷入了短暂的迷茫。 不过这种休闲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外头的甲士已经在催促:“二位且快些换衣服,下一轮比较的时辰要到了。” 赵广陵此时才挣扎着坐起来,朝李秘道:“再来?” 李秘露出白牙:“再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