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百一十五章 凝缩恒星跃迁至 (第1/2页)
一颗天体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宁静。 白矮星,跃迁过来的竟然是一颗白矮星。 它甫一出现,就让徐长卿感到绝望。 但凡有点天文知识的,进行最简单的比较,都能发现差距。 天堑鸿沟般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 这种低光、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是太阳的未来,能将这样的天体当做飞船来用,他觉得,也就是安排这次任务的天人,或许能做到。 “终极入侵?或许吧。”平静下来的徐长卿派遣了侦查舰队。 这颗白矮星如今就在日球顶层之外,正在与太阳伴行的同时,缓缓逼近。即便如此,其恐怖的引力已然对太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若非神域之前对内太阳系进行了一次大清扫,此时的柯伊伯带,怕是会上演百舸争流、竞相投怀入抱的场面。 作为守家在地的势力,神域的一大优势就是对以内太阳系为主的广大空域的监控。 尤其是生产力爆炸式扩张之后,大量的探测器被布列,形成了庞大的监控网络体系。 这套体系利用了特斯拉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由戴森套负责供能,从某种角度讲,说是电网体系也没什么错。 介于戴森套导致的日球顶层不稳定问题,神域后来布置了电磁罩体系。 简单的说,就是将电能通过电能传输体系传到外层,再以发生器构成电磁力场,隔绝星际介质,取代日球顶层的功能。 而现在,受白矮星的影响,这个体系出现了破损,并且破洞逐渐扩大。他只能是派遣侦查舰队一探究竟。 守家在地的另一个好处,跃迁投送。 直接将侦查舰队投送到白矮星附近空域。 这些新式舰船,携带着顶级高精度观测设备。在它们抵达之前,徐长卿只能通过紫外波段、红外波段等不可见光波,对白矮星进行观测。 而随着侦查舰队的到位,可见光波段的设备开始搭设。 完成之后,得到的将是真实画面,而不再是合成图。 侦察舰队在距离白矮星大约500万公里的空域,释放设备,组装成巨大的阵列望远镜。 随后,近3万个高精度镜片协同运作,拍摄到的镜头,进行滤光处理、分辨率提升等后期处理工作,才算得到白矮星表面的真实照片。 在这张图片中,白矮星散发的光芒,已经悉数被滤掉,从而可以看到白矮星那可以说极其平坦的地表。 若是不是天体自转所造成的离心力所带来的那点偏差,白矮星很可能会是个完美的球体。 即便是现在,也仍旧称得上平台,地势高低差不超过3米,与其相比,一度曾被去掉海洋的地球,像是个干朽且腐烂的苹果。 白矮星的表面光滑如镜,比冰面、镜面都还要光滑。 中由强相互作用力构造的水滴,其外壳材质,也不过是白矮星一个级别。 当然,还有更犀利的中子星。 但即便是白矮星,也足以让徐长卿感到束手无策了,目前神域主力舰船的主武器是质子炮,能够破坏‘水滴’那个级别的防护装甲。 可面的白矮星,首先体积质量的绝对差异,就使得舰炮威变得不够看。 哪怕神域目前有搭载质子炮的第三代名城级主力战舰5000艘,照样没用。 对方面对打击,不可能无动于衷,而其手段如何,徐长卿脑袋里都没概念。他估计已然超越了他所熟知的武器体系的概念。 可以说,想要跟这种可以驾驭白矮星跃迁的文明掰手腕,怎么也得是达成了四大力一统的科技水平的文明。 而神域目前的技术,也就勉强做到三力统一,引力方面,仍旧有所欠缺的。 并且,由于钻技术深度,在广度的扩展应用上明显不足,主要是因为神域的社会是畸形的,在许多应用领域都缺乏需求,最终导致了技术发展不平衡。 然而即便是这样,尖端技术水平仍旧差了对方许多,绝望的点就在这里。 从专业设备生成的照片中能够清晰的看到,在白矮星的表面,有着宏大壮美的建筑群。有着人类古代文明辉煌时期地标性建筑的厚重感。 简单的理解,很可能是神庙这类的祭祀功能性造物。.. 在这些建筑上,看不到能量防护罩体系,也不晓得是靠什么技术来抵抗数千度的常态高温的。 当然,还有超过地球000多万倍的重力。 重力、高温,白矮星环境之恶劣,较之地球地心都恐怖的多的多,也只有完成了四大力统一,才能无视这些。 一如既往的,这个文明用沉默和推进,标明了自己入侵者的身份。 徐长卿则迟迟想不出该怎么抵御这样的强敌。 AI提议,不妨提出交涉。 徐长卿不认为这是好的选择,从他的视角看过去,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蝼蚁没有资格跟人类交涉谈判。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干脆没什么选择,空有庞大的舰队,强大的产能而毫无办法。 “实施离乡计划吧,另外,可以尝试与其沟通。” 几分钟后,由原本的小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