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零五章 胜 (第2/2页)
序,京城九门,才会完全打开。 十后。 一切尘埃落定。 金銮,封赏大朝会。 十多没有上朝的正庆帝,也出现在了大上。 “ 晋辽东总督史鼎为三等忠勇公; 晋太尉王子腾为一等靖安侯; 封大同总兵卫宏为三等忠诚伯; 封南镇抚司同知詹旲为一等子; ” 一份长达四尺的封赏诏书念完,以史鼎、王子腾、牛继宗为首的数十位受封赏之人全部叩拜谢恩,然后各自归位。 随即,气氛却有些静谧。 此次剿灭叛乱,最大的功臣贾清,并不在诏书之上。 就算此时,京城九门,皇城四门,依旧在京营的把控之中。 这是正庆帝有意为之,还是 众臣静观其变。 “老臣李珍,叩请陛下,收回宁国公贾清手中的天子剑。” 内阁首辅李珍忽然出列,跪请。 多位文臣附议。 刚刚大受封赏的武将行列,立马爆发出一系列不满之声,被王子腾回头看了一眼,才稍稍安静下来。 此次,站在右列的武官、武将,大多算是受贾清恩惠,得以加官进爵。就算不计较这一点,如今贾清在朝堂右列中,那也是站在第一排的两个人之一,和王子腾并列,算是武官的领袖。 自古文武之争便存在,虽然本朝文官向来力压武官,但并不是代表武官们便服气。 心中纷纷骂道。 这群老不死的家伙,刚刚把你们从叛军手下解救出来,就开始想着卸磨杀驴了。 特别是李珍这个老不死的,听说还是宁国公的座师,竟带起头来坑害自己的学生 不过,陛下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贾清出列道:“陛下,臣自半月前奉皇命,请天子剑以摄不臣。至今,叛贼尽诛,不臣悉数落网。 臣,自请奉还天子剑。” “准。” 上方的正庆帝只道了一个字。 文官中便有人大喜。 他们都觉得贾清上权势太重,久之必为朝廷祸害。 必须想办法削剪。 但是旁人又不敢撄其锋芒。 贾清上四重权势,第一为一等宁国公爵,在国朝所有异姓爵位中列第二。这一点就算了,与他们不相干,他们也干涉不了。 第二重,太子太保。位虽高,但不过虚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皇帝当时为了笼络贾清所赐,不足为害,主要是也拿不走 最重要的是后面两样。 京营节度使,掌管京营。此次一战,京营的战斗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也心生忌惮。 不过,除非正庆帝对贾清失去信任,否则他们也动不了。 那么就剩最后一件东西,那就是天子剑!先斩后奏,尽诛不臣。 这一件杀器,对文武百官威胁太大,一定要拿走。否则,想想以后要是一句话没对上,被对方一剑杀了,那委屈找谁诉? 果然还是首辅大人威望高,一句话就把这件事解决了。 天子剑可以直接带着上朝,贾清便将它解下来,当交给太监,然后便归位了。 并无任何遗憾。 本来天子剑便是正庆帝给他拿来在混乱中震慑京城的,如今战事平息,要是不还,那就太不识趣了。 一把剑而已,文官们害怕,他却觉得没什么大作用。 他最大的权势,在人脉,在威望,在圣眷,在京营,在后宫,唯独不在一把剑上。 瞧瞧吧,这满的武官,一半以上与他宁国府是亲友故旧,剩下还有一半也受他恩惠提携过 就连内阁四位大佬,首辅是座师,次辅是老师,除了一个新晋的阁臣不太熟,就连崔文龙和他也是关系莫逆。 其他尚书侍郎之类的高官,也大多有着不错的交。 加上他明着摆在台面上的大功勋,只要不骄狂,谁也不敢动他,也动不了他。 偏偏,就有人敢不长眼。 “微臣弹劾宁国公贾清,行为不端。欺辱寡嫂,侵占侄媳,行为恶劣,玷污朝廷威严。” 一名御史出列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