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百问题库胡伯庸篇 (第3/3页)
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故事】 多尔衮趁乱入关。 16“美人计”在《三十六计》中属于哪类? A敌战计B混战计C败战计 第六套败战计 处于败军态势之计谋。潜龙勿用。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原典】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②。 【注释】 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明智的敌人,就打击他的情绪。 ②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卫自己。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按语】 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乃可转败为胜。 【故事】 报国仇西施赴吴。 17“关门捉贼”在《三十六计》中属于哪类? A攻战计B混战计C败战计 第四套混战计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见龙在野。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原典】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注释】 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按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矿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故事】 白起长平败赵括。 18《纪效新书》是谁人所写? A袁崇焕B俞大猷C戚继光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他在《自序)中说:“数年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下学者何由以措。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亩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海诸三军俾习焉。顾苦于缮写之难也,爱授粹人。客为题曰:《纪效新书》。 19《百战奇略》中最早的战例是哪场战役? A楚绞之战B长勺之战C泓水之战 《百战奇略》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而且搜集和存录了大量古代战争战例资料。这是《百战奇略》一书的又一特点。它搜集了自春秋迄五代一千六百四十五年(最早的战例是公元前700年春秋初期的楚绞之战,最晚的战例是公元945年五代末期的后晋与契丹的阳城之战)间散见于二十一种史籍的各种类型的战(事)例百例。 20《武备志》的作者茅元仪最崇尚哪本兵书? A孙子兵法B吴子兵法C孙膑兵法 茅元仪对《孙子》最为推重,认为“自古谈兵者必首推孙武子”。并说:“先秦之言兵家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 21《孙子兵法》最早的注释本是哪本? A孙子略解B孙吴司马法C孙子会注 曹cao的《孙子略解》为《孙子兵法》最早的注释本。 欧阳修曰:“世所传孙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号三家。” 宋吉天保《十家孙子会注》,十家指曹cao、李荃、杜牧、陈皞、贾林、孟氏、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 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魏武帝注孙子》。 22兵家中哪两派已经失传? A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B兵权谋家和兵形势家C兵阴阳家和兵形势家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暴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凡论述军事的兵家著作,称为兵书。《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汉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兵家》谓:“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凡。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后人所能解。至兵权谋,则专论用兵之理,凡无今古之异。兵家言之可考见古代学术思想者,断推此家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