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抵触情绪 (第2/2页)
的工作算不了什么,让她稍感头疼的是,作为董秘,必须熟悉政策、法规、公司章程和银行内的若干规章制度,文秘专业的她,面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文件资料,确实感觉比较陌生。 齐明远告诉乔倩,要随时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特别要多向财务总监何莹丽学习。乔倩听得出董事长的意思,她没事就往何莹丽办公室跑,一口一个何总地叫着,还主动做一些勤杂工的工作,弄得何莹丽都有点不好意思。 不知是杨慧雯的特意叮嘱,还是原本就是如此,乔倩在八零后的年轻人中算是比较黯世事的,不仅在董事会成员面前圆滑有度,而且在短期内得到了何莹丽的信任,只要乔倩愿意学习的经验或专业知识,何莹丽都无保留地传授。 ...... 农商银行筹备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四个月,新行长的人选还没有着落,何莹丽不愿意主动往身上揽事,因为她决定不了未来行长的待遇和职权范围。 要是何莹丽想揽事,她的好几个同学就在银行系统供职,这样的人才并不难找,但她决定不了给予对方的待遇,她怕日后坐蜡,于是觉得袖手旁观更好。 在一次宴请中,齐明远和省联社的张处长谈起过物色行长人选的事,他只是把这作为酒局上的一个闲聊话题,并没想让对方帮忙,因为他对这件事是有抵触的。哪知过了几天,这位张处长给齐明远打电话,说他有位朋友想换工作环境,问齐明远是否愿意考虑。 尽管齐明远内心很不情愿,但农商银行成立在即,行长人选还没有落实,企业也有点着急了。他在电话里简单询问了一些情况,告诉张处长,如果有诚意,就让他的朋友抽个时间来东兴面谈。 过了两天,上午十点半左右,齐明远在办公室听见门外的敲门声,“请进!” 随着房门打开,进来一位皮肤白净,中等身材,衣着整洁,年龄在三十六七的年轻男士,“请问你是齐董事长吗?” “我就是齐明远,你是------?” “我叫赵宏斌,是省联社张处长的朋友,这是我的名片。”来人自我介绍,并从上衣兜掏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齐明远。 “哦------,你就是张处长的朋友?请坐。” 赵宏斌坐在茶几侧面的一张单人沙发上,齐明远让办公室服务人员沏了一杯茶,放到赵宏斌前面的茶几上。 “对,张处长让我过来看看,和你们谈谈。” “那先说说你的情况?” “好的。我学的是金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招聘考试进入建设银行,被分配在省城一处分理处,从基层做起,经过五六年时间,现在是一家分理处的主任。” “你们可是国家大行啊,现在又是分理处主任,怎么想起来改换工作环境?” “国家大行就算是块金字招牌,对于个人也并不意味着什么。我用六年时间熬到了分理处主任的位置,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但这种单位的体制弊端,也被我看得一清二楚。” “嗯,我们单位多年前和农行是一家,对体制的僵化深有体会。不过从你这个年龄和你现在的位置来看,往后的路应该是一片坦途啊。” “我对现状也进行了分析。到了分理处主任这一级,再往上去,区级分行的位置就变得很少了,市级分行的位置更加稀缺。通过这几年的新老交替,市区两级分行的现有人员基本都是年轻人,大多毕业于‘211’或‘985’这样的高校,而且硕士学历很普遍,甚至博士学历也不鲜见,这样看来,我的上升空间就到天花板了。” “你现在的单位在省城,如果选择离开,你不觉得惋惜吗?” “是有这种现象,很多人拼命往大城市挤,以为那里遍地是宝,尽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但为了面子,死活也要赖在大城市。我倒认为,在什么样的城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和位置。” “你对未来有什么希望?” “单位机制比较灵活,具有继续成长的空间,我不是官迷,但希望独当一面,得到足够的授权。” “这样说来,你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你对单位和个人的四点希望,我们现在就具备。我们的财务总监来自于建行省级支行的结算中心,她就毕业于‘211’大学,你们之间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如果你不急着回返省城,下午和她见面谈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