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2章 还要多喝藏马山杂果饮料 (第1/2页)
“第一点,习惯,好习惯意味着高效率。第二点,自信,自信是一种能力。第三点,勤奋,天下没有白流的汗水。” 宁校长终于出镜,语速缓慢却笃定。 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扣到了脖子根上。灰白间半的头发很熨帖。清癯的面容上带了谦逊的微笑。 感觉有些古板,又特别的认真,有点儿老派知识分子的韵味。 女状元果然其来有自。 “宁校长的教诲大有深意,同学们记住了吗?”张山山举着话筒,却忍不住无声地鼓掌。 “藏马山总体上贫困落后,宁校长家里当然也不富裕,此刻记者却有一种明珠遗落在深山的感觉,啊不,是明珠隐藏在深山。嗯,让我们看看大门上贴的对联,这就是文脉,薪火相传!” 诗书继世,耕读人家。 黑漆木门有些破旧了,红色对联也晒得发白,字迹却是遒劲有力,张弛有度,并且明显地凹了进去,放佛只有这八个大字才是紧贴在门板上的。 司空见惯的农家大门,此前谁都是视而不见。 此时却占据了整个屏幕。 旁边有大娘大婶子们乱七八糟地介绍。 “这对联就是老宁写的!” “俺们全屯子的对联都是老……宁校长写的!” “俺们全屯子老少爷们儿,凡是认字的,都是宁校长的学生!” 这是个喜闻乐见的大场面,方言味道很浓,天然带了笑料。 无意中却是衬托出来,刚才宁无双也好,宁唯事也好,说的其实都是相对标准的普通话。 张山山还要深入挖掘,“宁校长,无双同学是不是从您这儿遗传了,嗯,学习成绩特别卓越,嗯,智商很高?” “对学习成才来说,其实是很个人的事情,旁人能帮的忙不多。上述三个方面,却是需要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培养和引导的,不会一蹴而就,要长期下大工夫。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与其归结为智力上的遗传,不如归结为有意识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宁校长推了推眼镜,语速比刚才快得多。 张山山还在措词,一本正经的宁校长却突然笑得有些狡黠,“对了,还要多喝藏马山杂果饮料!” 旁边冒出来了宁无双的脑袋,以及脑袋前面的饮料桶。 “哈——”院子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哈——”电视机前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哄笑过后,张山山也狡黠起来,“嗯,整天喝酒打牌,玩游戏看电视,毕业以后就没有看过书的家长,就不要责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了!” 以调侃结束的真知灼见,谁能有多大收获,那就随缘…… 沧大附医的专家研究室里,秦奋接到了一条短信,而后悄悄地移到刘晓春教授身旁。 刘晓春看完短信,老太太一般的嘴唇瘪了瘪,“王总,请看一条新闻。” 对过的王总明显一怔,甚至隐藏了一丝愤懑,我这儿人命关天着呢,你让我陪你看新闻? 研究室里有投影仪,一个博士生在cao作,投影的是一些图片资料。秦奋走过去,从网上找到了沧海电视台的在线直播。 投屏中就出现了宁校长家的大门。 众人认真地看电视,直到现场采访结束。 主持人在演播室里说着结束语,“关于女状元的报道就到这里,今日祝各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也希望各位家长对照反思。” 说到最后时,主持人的语调也有些狡黠,都跟着宁无双学坏了,“对了,还要多喝藏马山杂果饮料。” 本地民生节目,就是这么任性! 刘晓春和秦奋面面相觑。 神医果然是无所不能的,不但能写对联,还能做广告。 对过的王总就需要一个解释,“刘教授,这是?” “这就是我刚才给你介绍的神医宁唯事,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病,还治好了秦欢的病,就是秦主任的儿子。”刘晓春看着天花板,并不想说服谁。 事实上,刘教授最近都有点儿怀疑人生了。 “刚才镜头一闪而过,小欢就坐在这个小院子里。”秦奋看着王总的额头,与有荣焉。 王总的额头明显有点儿拧巴,你俩专家闲的,特么逗我的吧? 神医的女儿中了全省理科状元? 还真是了不起! 可是这又怎样? 如果神医治病不要钱的话,根本就不像骗子。 “神医的学生兼经纪人,对刘教授和我说,神医治病三原则。”秦奋看向刘晓春,刘晓春有点捂脸。 秦奋也就接着说下去了,“第一,只治藏马山人。第二,只在藏马山治病。第三,病人或其家属要对藏马山做出贡献。比如刘教授在沧海有三百多平房子,经纪人说,如果拿出两百平来在藏马山投资,就算是做出贡献了。不过如果王总有三百多万平……” 推荐江湖神医这种事儿,对刘晓春来说,其实是有些打自己的脸。 秦奋却没有这种自觉,儿子在藏马山获得新生,并且将长期在藏马山工作生活,那么藏马山就是秦奋的第二家乡,那么就应该为家乡做点儿事情。 眼前这人显然是极有能力的…… “西海岸边藏马山,藏马山上黄大仙。”刘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