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朝中暗涌廷前战,帝王心中有丘壑 (第1/2页)
第四十一章朝中暗涌廷前战,帝王心中有丘壑 就在恒州城里面的人们还在为自己种的庄稼的长势和马记酒坊酿出的美酒而陶醉的时候,在长安城里面,一场战斗已经在慢慢的上演着。 视角拉倒吴王李恪的王府,这个时候,李恪正在跟自己的几个幕僚谈论着恒州发生的巨大变化。 恒州发生了什么?具体细节可能不太清楚,但是那些事情可能跟太子殿下有关系,这些事情是纸里面包不住火的,尤其是李承乾在恒州城里卖弄大肆的招收贫民。 还把皇帝陛下赏给那些士兵的粮饷全部分给了老百姓,就是单单没有按时分发粮饷这件事情,御史台就已经坐不住了。 参李承乾的折子不知道在李世民的书房里面对了多少,但是呢? 那些御史们确实有些傻眼,那些折子明明递上去很久了,但是就是没有下文,甚至有的御史们还以为是那个私自把自己的奏章扣下了。 他们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直接托关系,查到了李世民的书房里面。 最后他们只能干瞪眼了,当当值的太监告诉他们,他们的奏章被李世民扔在了一边,这个时候,他们还能怎么办。 人家老李护犊子,反正也是人家老李家的天下,我们御史们的责任尽到了,就不管我们什么事情了。 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有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可不想这么低调,他们觉得不需要搞点事情出来,不然就感觉浑身不舒服。 然后就是很快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吴王李恪还有魏王李泰。 第二天的时候,一件令满朝文武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那就是这几个月,可谓是斗得你死我活的吴王恪和魏王泰两位大唐现在最有潜力的皇子殿下,这个时候竟然上了同一封奏折。 那就是参李承乾在中山国克扣将士粮饷赏金,这件事情令将士们心寒,然后怎么还为咱们老李家打天下,守江山云云。 反正总之一句话,那就是李承乾简直就是我们老李家的败类,丢光了我们老李家的眼。 甚至魏王李泰还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大哥要是手头上面有点紧的话,完全可以跟泰大声招呼,不应该这样……。儿臣手底下还有几个家境比较好的朋友,可以先给大哥接济点……” 李泰在朝堂上面上演着一部憨厚至极,而且又是手足情深的兄弟感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老李家的这几个私下里面有多好的感情。 确实是的,李泰圣人之书读得多,这些事情要是讲起来,真的还没有人能使他的对手,甚至他都说了,他已经在准备叫人筹集资金,给自己的大哥解燃眉之急。 别的大臣们,看着老李家的两个活宝在朝堂上面的表演,都选择当鸵鸟,自己乖乖的站着,啥都别动。 不过御史台的那些官员,却从来都是不怕惹事的人。在李泰和李恪的奏事之后,然后在后面完美的补了无数刀,而且是刀刀狠毒,刀刀见血。 像什么太子在中山国私自收纳百姓,意图不轨啊! 还有太子殿下在中山国别的都督府兵中安插自己的人,有着夺权之嫌! 太子殿下想要这么多的兵马是要干什么?肯定是要…… 这些御史台的人也是懂事,每当说到关键的地方就没声了。 要说御史台的人们是真的不怕死吗?不是。 不然的话直接说太子要意图不轨,准备起兵谋反,不就得了。. 但是在大唐,在李世民来路不正的前提下,他们是真的不敢说这样的话,不然今天晚上还能不能吃到晚饭还不知道。 别的不说,单说魏征可是已经下过七八次死牢的人。 顿时整个朝堂的文官却是炸开了锅,但是那些个武将们,却还是一动不动,充分的展示了自己平时训练的基本功。 当然也有机灵人,那就是看到了自己的皇帝陛下脸色不太好。想想李世民脸色能好吗? 削弱世家大族的策略是自己的父亲李渊在位的时候制定的既定国策,但是现在自己的儿子,大唐的太子殿下到了自己的封国,还被那些世家大族这么给摆了一道。 他怎么能不生气,关键是自己的这两个儿子,现在什么都不知道,还在这里给自己丢人,自己是真的恨不得像程咬金那样,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吊起来打一顿,然后发配到外地去,省得自己心烦。 但是呢?自己现在确实偏偏办不到,因为自己现在家大业大,做什么事情也要考虑到面子,完全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哪怕是跟自己的几个儿子,也不能把话说得那么清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自己去揣测。 这也是他这些年读史还有自个的经历而得来的最真实的经验。 但是他真的羡慕程咬金还有尤俊达这些人,他们还是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