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41章 大势初定 (第1/2页)
崔云娘拉着娘秦嬷嬷的手,急切的问:“姑母真是这么说?” 秦嬷嬷点点头,道:“没错,我家二小子担心听差了,又特意问了一遍呢,李夫人确实这么说的,还说等事了结了,让您把粽子给她送去呢。” 崔云娘松开手,拧着眉头,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思量了好久,她忽然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满怀欣喜的说道:“好,办得好,嬷嬷,这件事多亏哥哥了。” 虽然不知道自家姑娘欢喜啥,但听到主子夸奖她儿子,秦嬷嬷还是非常高兴,故作谦虚的说,“哎呀,他也没干啥,不过是帮您跑跑腿,传个话,当不得姑娘这么夸他。” 崔云娘并没有留意秦嬷嬷说什么,现在她脑子里满都是李夫人的那句‘等事了结了’,啧啧,听听,李夫人这么自信的说,分明就是没有把李家眼前的危机看在眼里。 老天垂怜,她赌对了 想到这里,崔云娘忽的转过子,对秦嬷嬷吩咐道,“嬷嬷,还得让哥哥辛苦一趟,让他帮我去买些上好的糯米、粽叶,对了,还有枣子、红糖,要快” “哦,好” 秦嬷嬷不明所以,愣愣的点点头,然后复述了一遍要买的东西,见没有遗漏后,便下楼去找自己的儿子。 下了楼,来到大堂,秦嬷嬷便看到个穿着襕衫的士子匆匆的从客栈门前跑过,接着又是七八个士子跑了过去,她好奇的拉住店里的小二,问道:“这是怎么了?外面咋跑出来这么多人,是不是有什么诗会呀?” “回大娘的话,不是诗会,这些士子都是国子监的学生,他们听说平州李家是被冤枉的,辅国公也拿着太祖皇帝钦赐的丹书铁劵去了朝堂,但一直都没有出来,有人说,朝廷想撤了国公府,哪怕李家确实冤枉、手里有什么免罪金牌,朝廷都要治李家的罪……” 小二消息果然灵通,他拉着赵嬷嬷来到角落,一边看着四周的动静,一边悄悄的说:“国子监是当年李爵爷出资改建的,近百年来,每年辅国公府都会资助一百位家境贫寒的士子,这些士子一直把国公府当恩人,如今见恩公出了这种事,岂能坐视不理?所以呀,他们这是要去朝堂请愿呢” “啥?国公爷进京了?还拿着丹书铁劵?” 秦嬷嬷虽是仆妇,但好歹在世家大族的院子里呆着,自然知道丹书铁劵的分量,她也顾不得找儿子,而是继续打探消息。 “可不是嘛,现在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还有那些受过侠客盟大恩的百姓,也都纷纷跑到了内城,帮李盟主喊冤呢。” 小二并不识字,对官府的那些事也不懂,不过,他从小就是听着李爵爷的传奇故事长大的,心里的天平更是偏向李家——李爵爷忠贞勇猛,国公府乐善好施,侠客盟又扶弱济贫,这样的家族怎么会造反? 像小二这样想的人,还有许多,在侠客盟有计划的煽动下,整个京城都沸腾起来了。 当然,外面的事,坐在龙椅上的隆庆帝并不知道,此刻他正面色凝重的打量着站在眼前的李源丰。 隆庆帝也预料到,李家会拿丹书铁劵做护符,他私下里跟三公主,以及几位重臣商议,当时三公主提议,李靖云既然脱离了李家,那么就不能治李家的谋反之罪。而丹书铁劵又明确的规定,李氏子孙,除了造反,一切罪责免死。丹书铁劵是太祖皇帝御赐的,隆庆帝不能不承认,但可以在‘免死’两个字上做做文章。 不是有句老话说嘛,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李靖云毕竟曾是李家的子孙,如今谋逆,难道李源丰就没有什么过失?还有,李靖云依仗着侠客盟的侠客造反,那些侠客虽然是侠客盟的叛徒,但李靖天作为盟主,也有不察之罪。 既然有罪过,那就要罚。 怎么罚?那就是皇帝说了算。首先,削去国公府世袭罔替的爵位;其次,勒令李家男丁五代内不得入仕;第三,朝廷派遣千牛卫帮李靖天‘整顿’侠客盟,清除残留在侠客盟的其他‘叛徒’。 相信这么几步走下来,国公府基本上也就成了空架子,李家也成了没有爪牙的病老虎。等朝廷恢复元气后,再彻底惩治他们也不晚。 不过,隆庆帝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要说的话,竟然全被李源丰堵了回来,而且更加纠结的是,李家的丹书铁劵竟然是‘免罪金牌’。 这让他如何判处? 沉着脸想了想,隆庆帝冷冷的说:“朕知道,太祖皇帝确实曾赐给辅国公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