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2章 抢了抢了 (第2/2页)
弟,便压低声音说道。 “真的?那要是这样,咱们就赶紧干活,多填出一亩地,咱们就多一份指望呢。” 络腮胡一听这话,面露喜色,急切的说道。 “走走,干活去,王夫人不是说了嘛,只要咱们好好干,她绝不会亏待了咱们。” 大家伙一听有希望,也顾不得休息了,纷纷拍了拍股,扛上撬棍,干活去了。 因为他们都是从外面逃难过来的,知道岛外生活的艰辛,尤其当天灾发生的时候。 …… 济州,齐王府前街。 “噫,今天的粥棚咋没有人呢?” 干旱了近半年,地里的粮食几乎绝产,齐地的难民越来越多,逃到海边的难民都被杨知县抓进了大牢,而还有一部分则被齐王赈灾的消息,吸引到济州。 到了济州,发现齐王真的在赈灾,每天都派几十个家丁在王府前街设粥棚施粥,那粥虽然稀了些,但好歹饿不死人。 另外济州的知县和齐地的知州,倒也都没有干看着,派了不少捕快将难民分流,组织他们挖深井,抢救济州周边的庄稼。只可惜,有免费的粥喝,肯相应官府号召的人并不多。 每天都有几百口子人围坐的王府前街,啥也不干,等着粥棚施粥。 不过,今天都到了饭点儿了,怎么还不见王府的人熬粥? “对呀,怎么回事呀?” 手里端着个破碗,难民甲踮着脚尖往粥棚里看着,可里面空dàng)dàng)的,除了个临时搭的灶台,啥也没有,连那口大黑锅也不见了。 “哎哎,来了来了。” 难民乙站在街口,看到齐王府的角门开了,从里面走出几个人,领头的便是每天来施粥的张管事。 众难民一听,呼啦站起来,拿着碗,自动排成几队,等着喝粥。 不过,王府的下人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生火熬粥,而是直的站在粥棚里,等大家排好队后,那位张管事清了清嗓子,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是齐王府的张管事,大伙儿都知道,今年齐地大旱,我们齐王民如子,不想家乡的父老受灾挨饿,便从自己的私库里拿出粮食赈济灾民。只是,灾越来越重,难民也越来越多,可咱们齐王府也能力有限呀,连续施粥一个月,再多的存粮也吃空了。” “什么意思?” “今天咋还先讲话再熬粥?” 难民们饿的有些不耐烦,嘁嘁喳喳的议论道。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张管事发现自己说的话,他们好像都没有听懂,便干脆利索的说:“从今儿起,不施粥了” 这句话简单明了,难民们都听明白了。 话音刚落,众人便哄得一声爆发了,纷纷大声喊着,“为什么呀?” “哎呀,父老乡亲们,我们齐王也没办法呀,”张管事在家丁的护卫下,总算从拥挤的人群中冲了出来,不过人是出来了,就是有些狼狈,帽子掉了,脸上还被抓了几道血痕。 摸了摸火辣辣的脸颊,张管事也不再好言相劝,没耐烦的吼了一句,“我们王爷又不是知州,管你们一个月的饭已经够仁义了,没饭吃,找官府去呀” “对呀,咱们去找知县老爷去,朝廷不能不管咱们。” 听了张管事的话,人群中有人迅速响应了起来,用力一挥手冲出人群。 其他的难民,见有人出头,也赶忙跟了上去,几百人浩浩dàng)dàng)的奔赴济州县衙。 知县有啥办法呀,起初听了知州的话,安排这些难民以工代赈,可他们不干呀,眼睁睁看着地里的庄稼完全死掉,现在就是想赈灾,他、他也没有粮食呀。 县衙没有粮食,难民们可要吃饭呀。 “兄弟们,粮铺里有粮食,咱们去粮铺要粮食” 围着县衙喊了半天,知县也没有露头,难民群里又有人喊话了。 “对,去粮铺” 众人又跟着带头的兄弟冲了出去。 跟县衙一样,粮铺也大门紧锁,任凭难民们在外面喊破嗓子,里面的人就是不开门。 “娘的,这些商,囤积居奇,趁着天灾发黑心财,看着咱们饿死,也不肯给咱们粮食,砸了他娘的” “对,铺子里一定有粮食,砸开大门,咱们抢粮食去呀” 领头的大哥就是有气魄,拳头一举,冲在了最前边,后面的人还没有听清他的话,便被裹挟着挤了上去,‘哐当’,粮铺的大门开了,一棍子戳进麻袋,花花的大米流了出来…… ps:谢谢冒牌的书迷、f071028亲的小粉红,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亲们的支持,on_no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