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59 礼物 (第1/2页)
青嬷嬷想到送出去的笔,不由轻叹:那么好的笔…… 字写得不好,难道要怪笔不好?好看的未必就实用。那笔的笔杆是用白玉制成,笔毛用的是狼毫,可我用过,还不如我用习惯的琳琅笔。 琳琅笔,琳琅是北齐最大的笔坊字号,**各式笔,有毛笔、画笔,大小不等。每年往宫里进贡笔,皇城三大文房铺子里有卖,却比普通的笔还贵上三倍,素妍喜欢用这家的笔,这家的笔不掉笔毛,用的时间亦比寻常要久,一支笔能用三个月,寻常笔最多半月。 青嬷嬷启开盒子,却见里面还两支白玉狼毫笔,不由得惊呼一声。 取在手里,隐隐间还能闻嗅到一股墨香,郡主给张家二位公子的笔,也试用过了? 素妍点头。 这两支好使,所以搁在下面,那两支不好使的放在上面。在嬷嬷眼里,我是不是当真是个傻子? 亦或,她是一个没心眼的人。 经历了一番生死,再没心眼也会有了。 &n[bsp;今儿她出手大方,众人瞧着很爽快,却不晓她一早就是试过笔的,写了两字觉得不好使,就决定送人。 即便不大喜欢,也比寻常的笔看起来贵气,送人正合适。 给张昌兴、张昌隆兄弟俩的笔,她用心地洗过,还在茶水里泡过一阵,去了墨香,只余茶香。 青嬷嬷问:老候爷不是得了两支么,这两支郡主从何而来? 素妍抬眼,琰世子给的。 宇文琰但凡见着好的,就搜罗了来。讨她欢心。 素妍也乐得收下,好用就使,不好用便送人。 青嬷嬷看着锦盒里,这里面的东西还不少,除了笔和砚台,还有几只装颜料的小瓷瓶。 桌案上,排着只笔架,上面按大小、长短渐次挂放着笔。 郡主。我来砚墨吧。 素妍将墨棒给了她,青嬷嬷砚了三砚台的墨,好奇地问:如何看哪块好? 一,听声,哪块砚墨时的声音最小;二,看哪块砚出的墨汁色泽最匀;三。过一晚起来,看哪块砚的墨最润。 原来,分辩是否好砚。还有这诸多的说法。 青嬷嬷来了兴致,一块块地试,指着胭脂冻道:这块的声最小,其次是翡翠纹的,然后才是彩纹砚。 她淡淡一笑,还得看墨汁细腻度呢? 青嬷嬷可分辩不出来了,伸手在三只砚里摸了一下,依旧没有探出来。 素妍练字。 青嬷嬷砚墨。 主仆二人各有事做,青嬷嬷时不时抬头审视着素妍写的字,在她心里。自己奶大的郡主,字写得最好的。也是天下最好的女子。 白菲忙完了,接过青嬷嬷手里的墨棒继续砚墨。 夜,润物细无声,又听到了簌簌的春雨声,就像情郎的低语。 素妍蓦地忆起,今儿是十三了。后晚宇文琰要来。 次日清晨醒来,素妍站在案前比对三方砚,最后以江舜诚所选的胭脂冻砚为最佳,其次是翡翠斑砚,最后才是彩纹砚。即便是彩纹砚,过了夜,砚里的墨汁亦未干透。 将墨汁倒入寻常胭脂冻砚台里,白菲洗净,另两方砚台被她小心地收了起来。 梳洗完毕,移往如意堂。 待她到时,江舜诚已经去了大书房,几房太太、奶奶都赶来向虞氏请安。 虞氏懒懒地依在贵妃椅上,穿着漂亮绣鞋的脚放在脚踏上,神色安祥,见到素妍进来,原来没有表情,如同庙里睡着的菩萨脸就露出了笑颜。 行了礼,与几房太太问了安,素妍在虞氏身边坐下。 虞氏不满地道:劝劝你爹,昨晚又在大书房歇下了,说是在修书,瞧瞧,连你三哥劝他也不听,一大把年纪,这般看书,怕要伤了眼睛。 江书鹏劝了无用,虞氏说了也没用,她将劝人的事交给素妍,江舜诚似乎特别听素妍的话。 素妍笑着应了。 有下人捧来了早点,素妍取了一碗,喝了起来。 虞氏问:柳氏如何了? 没说六太太,也没叫长平县主,更不呼飞飞,直唤柳氏,可见虞氏对飞飞的芥蒂已深。 几位太太都侧耳聆听,尤其是何氏与张双双,正想听出个原由。 素妍轻叹一声,许是太累没睡好,气血不足导致昏迷,养上些日子自会好的。 虞氏深晓缘故,面露不满:昨儿在静养,今日还没好么? 何氏见虞氏越发对六房不喜,道:好了又如何?今儿可是三朝回门的日子,她无娘家,还不得继续在房里歇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