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8 转告 (第1/2页)
江舜诚思忖片刻,第一首是我十七岁写的,第二首是我二十岁……能拿出手的也就这九首了。 朱武道:你整理诗词的速度倒快,年前说要整理,这才正月末,你就整理好了。呵呵,这本诗词集是打算传给江氏子孙,还是准备与天下读书人一起分享。 倒不是他快,而是江舜诚对这事很郑重,也很用心,每日不入朝议事,所有心思都用在这事上,怎会不快。江舜诚面露堪色,让砚脂笑话了?自为官之后,能见人的也就三首。 我还是喜欢你未入仕的诗,写得多有意境,哪像你入仕之后的,一股子烟火俗气。 江舜诚亦不生气,反而大笑起来,在下本是俗人,自然会有俗气。 吴王听着里面的对话,江舜诚不为官了,反而在家整理诗词集来,难怪他不会觉得闷。抬手叩了两声门响,推开门后,朱武与江舜诚皆微微一愣。 吴王抱拳道:先生、文忠候,你们亦在六福楼用食? 朱武笑了笑,他整理了一本诗词集,邀我点评一二。咏斋,今日我可不客气了,真要在这诗词集上修改二三。 。 咏斋,江舜诚的字,这是他父亲江尧给取的。 整个皇城,知晓江舜诚小字的人不多,朱武今儿这般唤他,是看到诗词集上的介绍:江舜诚,字咏斋,文德二十六年探花郎,曾任林县知县、寿阳知州、礼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吏部尚书、右相等职。宣和二十年,封为文忠候。[家和月圆338转告 整个皇城,知晓江舜诚小字的人不多,朱武今儿这般唤他,是看到诗词集上的介绍:江舜诚,字咏斋,文德二十六年探花郎,曾任林县知县、寿阳知州、礼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吏部尚书、右相等职。宣和二十年,封为文忠候。 江舜诚起身行礼,见过吴王殿下! 吴王勾唇笑了笑,许久不见先生,近来可好? 好!朱武头也未抬,正月初十又收了三名学生,一个比一个勤奋好学,我过得甚好。 吴王不是唤他朱先生,而是唤先生,江舜诚心里暗道:他莫不就是琅琊公子。除了他再无旁人了。 朱武看着诗词集津津有味,江舜诚摆了笔墨,任他涂改,若是改得有礼、精妙,他自采讷。 吴王低声笑道:文忠候与我到一边说几句话。语调倒也谦恭,并不是命令。 不去,这不是让人觉得他太过失礼。 江舜诚起身,随吴王出了雅间门口。 吴王平和如初,正月十六日晚,广平郡王于我府中醉后失仪,玷污了蓝奉侍,没想我这侍妾竟又是个刚烈的,当晚悬梁自尽了。 江舜诚被他的话弄得莫名,吴王与他说这做甚。吴王府有姬妾死了,与他何干?再看吴王竟无半分伤感,就算是故作的伤心之色也没有半分,相反眼里还有一种难言的喜色。 只听吴王又道:三日前,静王世子于郊外得遇一绝色美人,不敢轻易带回王府,已纳为外宅侍妾。 江舜诚更莫名,不是他听错了,便是吴王说错了。吴王告诉他这些做甚?正在狐疑,吴王抱拳道:还请文忠候将这话转告安西郡主,她自明白。 这说了半晌,原不是说与他听的,是要他捎话的。 他女儿与吴王一直有纠葛?这怎么可以,要是传到左肩王府,只怕又是一场风波。[家和月圆338转告 他女儿与吴王一直有纠葛?这怎么可以,要是传到左肩王府,只怕又是一场风波。 吴王含笑离去,进了他预订的雅间。 江舜诚心里暗道:这孩子,不是与吴王少有往来,怎的还有这些纠缠。 明日,是今岁第一个沐休日。 一大家人聚在聚客厅里,江舜诚与虞氏坐在上席。 虞氏笑容恬静,如今素妍的终身大事解决了,她了却一件心事,近来心情极好。 沈氏领着张双双张罗着晚上的家宴,三房的孩子与张双双的孩子在一处追逐玩耍。 慕容氏笑瞧着追逐的孩子,小孩子就是无忧无虑。手里布筷安碟,笑道:记得当年我们在西北,三个孩子就如他们一般大小。一转眼三个都订亲了,再过两年,我亦有孙子了…… 沈氏噗哧一声笑道:你家的传远、传达既已订样还得赶紧成亲。 慕容氏也想着呢,长幼有序,总得让传远成亲了,才能商议传达的婚事,可传达的婚事得与宫里的贵人商议,九公主是德妃养大的,自得递帖子进去请德妃示下。 沈氏抬头看着那边的传达,一幅心不在焉的模样,五少爷是怎的了?她负责从丫头、婆子手里把菜传到桌上,并按照各人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