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25 微服相夫 (第2/2页)
年纪、尚未定亲的有江书鸿的幼子,有二房江书鲲的次子,听说都是十六、七岁的年纪。 九公主心下黯然,这么大了还未订亲,在寻常人家早的**岁,晚些的也未过十五。 乳母嬷嬷道:公主有所不知江家挑选媳妇,那可是严格得很,每次都是精挑细选。说是江家儿郎唯有一妻,不能委屈了自家子孙,定得挑个最好的。 江家挑媳妇的严谨,这也是在皇城出名的。甚至有一些有实力的候府名门也学了江家的样,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先定三家,然后再从最合适的三家里挑出一个最满意的。进入终选的三家无论是家世、人品都是百里挑一的。能挑中的女子,容貌、才能、人品都是好的。 宫娥笑道:公主也是极好的,江右相答应得才如此爽快。 无论怎样,她今儿非出宫瞧个究竟不可。 九公主与贴身侍女都扮成少年郎模样,贴身侍女虽是女子却是自幼习武,从御林军里挑了出来服侍九公主的。 九公主头上戴着一顶书生蓝帽。身着一袭蓝色锦缎,脚下穿着一双锦靴。身长有零,肩纤背弱,眉清目秀,瞧上去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再看宫娥侍棋,扮成小厮随从模样。着一袭灰衫,头上裹着灰巾,脚下着一双灰色撒鞋。长得眉目清秀,却比九公主更显壮实,如此一打扮,真正让她有种雌雄莫辩之感。 主仆二人出了宫门。侍棋打听一番,低声道:公子。听说他们在拍卖行里? 拍卖行……九公主心下好奇。 但见街头的茶肆里,坐着几个闲聊的书生。 昨儿独家拍卖行开大市,白峰居士的书法竟卖出了六十万两银子的高价。 真真是前所未闻的轰动,今日大街小巷都传开,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趣事。 何人这么大的手笔?出手就是六十万两。 还能有谁,自是当朝大公主。不仅如此。还将一并拍了去。听说此画卖了三十一万两。 这可从来没有过的高价,一副画可够百姓一家数口吃上好几辈子了,百姓们啧啧称奇。 有一个着锦袍的男子进入茶肆。朗声道:在下在右相爷寿宴见过,乃是汇聚天下大家所成。如此好的图竟被白峰居士的字给比下去了。 侍棋学着男子的语调,问锦袍男子道:不是安西郡主带回的字画,怎在拍卖行出现了? 众人看着进来的主仆少年,这么大的事,他们却不知道。 有人兴趣高涨地道:你们俩是外地人吧?竟不知道拍卖行乃是江家所开,能拍世间一切东西。房屋、地契、字画、珠宝……但凡能被拍卖行几位东家、掌柜瞧入眼的,估价之后可入大、中、小三市。 一个半大的男孩风一般地跑了进来,喘着粗气,街头马婶家的老屋……当铺只给十八两银子,在拍卖行里竟买了五十二两。 立时,就有人议论起来。 五十二两银子,倒也值得,这个价钱还算厚道。 这拍卖行是个有公道价的地方。 对百姓们来说,难免手头紧,有时为了生计会变卖祖上留下的几件东西,变换了钱财也好继续度日。 半大男孩道:今儿许多百姓都去瞧稀奇了。东西进了拍卖行,都能卖个好价,买者不欺,卖者也不欺。拍卖行取二成赚头。 五十二两银子,那便是十两四钱的赚头。 有人道:若是找牙行,马婶家的老屋最多卖出二十七八两银子,如此倒也合适。 马嫂母子都乐坏了。说有了这银子,就能过几年好日子。 九公主来了兴致,笑着对那半大的男孩道:带我们过去瞧稀奇,可好? 奔到几条街道的交叉口,便见路口围了一大群人,个个隔着大门望着里面。 侍棋领着九公主拼命往里挤,直挤得旁边围观的人骂声连连。 屋子里,汇聚富商、大富人家的下人,亦还有市井寻常的百姓。 台上站着个年轻男子,朗声道:下一件物品,一块祖传的翠玉。请三大牙行帮忙估价! 左侧桌案前坐着三个老头儿,一身商贾打扮,三人拿着翠玉嘀咕一阵,下面的百姓开始议论起来。 经鉴定,此乃上等好玉,更难得上面雕刻的佛像栩栩如生。起价五十两银子,每叫一次价上涨一两银子。开始! 所有坐在屋子里的人,手里拿着块牌子,不停地摇晃着,大家你一嗓子,我一喊价,翠玉很快涨到七十两银子。 ps: 接下来三节是写九公主的爱情故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