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溥仪大婚霸王曲 (第3/4页)
,瞬间变的娇媚多姿,简直绝代了! 与此同时,陈龙庭也在戏台边上,看到数十人组建的戏班子正在调试乐器,除了传统的京剧三大件,京胡、月琴、京二胡、之外,还有不少打击乐器,其中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 而现场的工作人员,也都装上了数个全金属的麦克风,这个东西出现在戏台之上,显得极为扎眼,格格不入。 那些麦克风的电源线,另外一端,却是接着一个个巨大的喇叭,这些喇叭,分布在广场各处。 这是一个月前,溥仪在采纳建议后,从西方订购的全套麦克风设备,陈龙庭看到这个东西,眼睛就是一亮,要知道民国时代,已经初步走入了半现代化,记得小时候,自家老祖宗在休闲的时候,都会听留声机。 如今电台、电灯、电影院,在京城之中,已经变得不是那么稀奇了,不过,陈龙庭看到麦克风后,虽然高兴,但还是叹气道: “要是有全套的低音炮,就好了!” 知道自己想多了的陈龙庭,只能笑了笑,随后,见到武生杨小楼,走了过来,然后说道: “刚刚接到通知,后天我与畹华,先演《霸王别姬》,而《情系女儿国》安排在两天后。” 陈龙庭点了点头,暗道这是压轴出演么?呵呵,随后眼见暂时没什么事,不由便拉着九月和尚,开口说道: “哦,那杨哥,我与九月师傅就先去逛逛,有事知会一声。” 杨小楼见两人离去,只得笑着摇了摇头,直道。这小子!真是闲的可以。不过对于他改编后的剧目,哪怕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杨小楼还是不得不惊叹,陈龙庭简直就是个天才! 但一想到这小子。拒绝自己收他为徒,杨小楼只得叹了叹气。 陈龙庭当然不会拜杨小楼为师,他可是武者,可不是武生,虽然这只差一个字,但意义却完全不同! ............ 此时,陈龙庭与九月和尚,走向崇文门,再等待了两个时辰后。就见到仪仗队,敲敲打打的返回了。 再次看到那个巨大的凤舆,陈龙庭突然想到,两个月前的那天晚上,在储秀宫中,那个不断打嗝的傻丫头,不知道她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再次打嗝? 仪仗队前,溥仪骑着高头大马。在他身后的凤舆内,婉容虽然一身凤袍,却紧张的有些颤抖,此刻。她正紧紧捏着手指,用力按压,这是陈龙庭教她的方法。 捏着手指的婉容。对耳边不断响起的喜乐,充耳不闻。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不由开口轻声说道: “以后。一定会再次遇到他,我不奢求什么,只要能远远的看着那个人,让我的世界,有一丝温暖,这就足够了。” 远处的陈龙庭,看着凤舆摇头叹道: “可怜的女人,嫁给不能人道的溥仪,真是够悲催的,我是没办法拯救你,不过,以后若有机会,帮你一次,却是不成问题。” 如果婉容有勇气,我就帮她一次,就像额尔德特.文绣,那样与溥仪离婚,不过...说到淑妃文秀,我咋想到了凤姐呢?陈龙庭苦笑着摇了摇头,只能怪对方长着一张明星脸。 奇葩的事情多了,也就不在乎多一点,随后陈龙庭与九月和尚,看着溥仪进行大婚典礼。 整个过程,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纳彩礼、大征礼、册封后、妃礼、大婚礼,依次进行。颇为复杂,反正陈龙庭是看不懂,不过,当他看到那些,北洋军政要员,一一上前送礼的时候,却是留心多看了几眼。 却见,除了满蒙王公、遗老旧臣、活佛等送礼外,其他‘进奉’的人员,自不待言。就是民国要人,上自大总统,下至各地军阀、下野的政客等等,也纷致贺礼。 大总统,黎元洪,委派总统府侍从武官长,哈汉章送来如意、金瓶和银壶。 站在远处的陈龙庭看到,那个哈汉章,见其浑身肌rou结扎,太阳xue高高鼓起,显然是一名高手,估计不会比滴血差上多少。随后,就见到一大批北洋大佬送来贺礼。 曹锟派送来如意和衣料。 吴佩孚送来衣料和银元7000元。 冯玉祥送来如意、金表和金银器皿。 张作霖送来如意和衣料。 徐世昌送来成套的新式木器。 王怀庆送来九柄金如意。 张勋送来银元1万元。 ....... 这些军阀,都是土豪啊!陈龙庭砸吧砸吧嘴,暗道什么时候,去他们家逛逛,但随后,进奉的人,却让他有些惊讶。 远在日本的康有为,派人除送来磨色玉屏、磨色金屏、拿破仑婚礼时用的硝石碟和银元1000元外,还有他亲笔写的—副对联,上联是: “八国衣冠瞻玉步” 下联是: “九天日月耀金台” 哈哈,这是马屁?还是讽刺当年的八国联军?不得不说老康,挺有心机的!陈龙庭在心中这样笑道,但接下来一人,却让他双眼之中,出现一丝火焰。 却见,送礼的那人,正是大汉jianian袁金铠。 就是参与日方策划‘皇姑屯事件’的狗汉jianian,虽然此人不是主导者,但也极度可恨!看到此人,陈龙庭目光一寒,暗道这几天,要不要找个机会,弄死这狗日的? 随后,陈龙庭想了想,还是算了,现在溥仪大婚,关注的人太多,一旦出手,恐怕很难全身而退,其次为了一个小杂鱼,影响到以后的计划,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那就再让他多活几年!反正,日后有的是时间,咱们慢慢玩!这辈子,你可没那么好的运气病死了,说着。陈龙庭见时辰差不多,于是便于九月和尚。回到了戏班子。 .............. 次日,整个北京城。各大街道全部空巷,几乎所有人齐聚紫禁城,老百姓们在花了三块现大洋,购得门票后,便在皇宫的内城之中,观看起戏曲来。 整个场面,人头攒动,密密麻麻,黑压压一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