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9章 无法忘却的记忆 (第2/2页)
接他们的不是肖义和。田管家见到了他们,快步迎上去,急切的说道:“江公子,高姑娘,老太爷在里头等着呢。老太爷吩咐,让小的直接引二位去大堂议事。” 高静和江守义不禁相对一视——看来情况真得刻不容缓,不然,以恶搞新人出名的兵部怎么会省去了传统节目? “烦田伯带路。”江守义抱拳说道。 “是。”田管家转过身子,提着袍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二位,请小的来。” 江守义回头冲江叔挥了挥手,示意他且放心,这才和高静并肩跟着田管家进了兵部的大门。 一进大门,高静立刻感觉到了紧张的气氛:各处的书记官们一脸肃然,捧着各种小册子,往来如梭,跑得飞快。 不过,再忙,看到他们俩,院子里忙碌的人们也不约而同的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顿时,所有的目光齐刷刷的聚集在他们俩身上。 “像,真像。”有人悄声议论道。 “这位就是金童?”有人的目光里露出了明显的质疑,小声的跟同伴嘀咕着。 战场是个讲实力的地方。所以,军营里有关系,但更多的时候,将士们敬的还是个人的能力。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战场上,跟着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大,就意味着死路一条。谁的命都只有一条。谁也不想稀里糊涂的送了命。因此,和平年代还算好,象眼下这种战时状况,将士们最反感的就是那个官后代们混进军营里捞军功的事情。 高静的本事是经过了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检验滴。她用一杆长枪挑落了所有对手,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滴笑到了最后头,这是数万京城民众有目共睹滴。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人们把她传得神乎其神。更何况,人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了皇帝的安排——高静是负责粮草督运,并不领兵打仗。很多时候,粮草督运都是由文职人员担任的。高静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但是比起那些酸秀才来,还是强得多了。故而,兵部的人们对她鲜有微辞。 而江守义自横空出世以来,还没有在公众面前展露过一小手儿。许多好事者的心里难免不起嘀咕。 好在,江守义从小练功,下盘极稳。又跟高成学了大半年的功夫,外修内练,无论是身材还是走路,都摆脱了先前的文人气质,透着一股子英气。院里的人们大半都是行武出身。许多人一眼就看出他是有真本事,听了这样的质疑,没有跟着起哄。 没有理会小部分人的别样目光,江守义昂首挺胸的和高静走到了甬道的尽头。 目光落在大堂前的那块大石碑上,他脚下不由略停。 “以武止戈”江守义不禁轻轻的念了出来,大赞道,“好字,好词。” “知道是谁的手迹吗?”高静挑眉问道。 江守义摇摇头。他尚是头次看到这座碑,怎么可能知道里头的典故? 高静对石碑行了个注目礼,清清楚楚的说道:“你的曾祖父,郭怀。” 曾祖父江守义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他大步走过去,伸手轻轻的摩挲着上面的刻痕,心潮澎湃不已。从小他就最爱听有关“神威将军”的传说故事,却万万没有想到,突然有一天,他竟被告知是偶像的后人——那个被人们传得如天神一般的人竟是他的曾祖父。如今,他更是能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曾祖父的手迹。 可是,当他看到石碑内侧边上的一行小坑时,脸色嗖的化作灰白。曾祖父是大陈的大功臣。可是,他们,他们居然抹掉了曾祖父的落款可恶,那些上位者竟块石碑都容不下 江守义双手紧攥成拳,浑身剧烈的颤抖起来,差点咬破了自己的嘴唇。 这种人的江山,保它何用 冷哼一声,江守义欲掉头离去。 “守义”高静赶紧一把拉住了他,凑上前,小声劝道,“我们本来就不是为他而战。” 江守义愣住了。 “这天下,从来就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高静注视着他,目光灼灼,“外寇当前,我们只是在尽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可是……”江守义气鼓鼓的看着那一行小坑,胸口堵得慌。 “可是,曾祖父的名字早就刻在了大陈将士们的心里。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涂抹不掉的。”高静坚定的说道,“知道吗?兵部的新官上任,都要来给这里给曾祖父上三柱香。一直以来,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祭拜曾祖父,记着郭家。郭家几代人用鲜血留在大陈历史上的印迹,是大家无法忘却的记忆,是他们根本无法抹掉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祖辈们做过的事。” “谢谢你,静妹。你说的真好。”江守义终于真正的释怀了,拉着她的手,深情的说道,“走,罗大人在里头等着我们呢。” 阅读无止境、创作无极限!海天中文 贴心的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