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一章 春风也有伤心事(三) (第1/2页)
侯爷…… 卫决明与李掌柜对视之后,同时摇摇头,目光转向任昆,毫不掩饰的失望与沮丧。 不是吗? 不是。 眼前这人,性别年龄时间都对得上号,还是不对…… 口音不对。乍闻是东南口音,北方人分不清,他们一听就不同,是富阳话不是东阳腔。 笔迹不对。 相貌不同,非沧桑而至,此人十数年前流落此地,记不得身世前尘,带来的医者说因其当年似中过毒,余毒未及时清除所致。 不是啊…… 任昆暗吁一声。 很失望。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在没确认之前,人们更愿意倾向于期望的方向,相信运气的眷顾。 可惜了!幸亏没提前告诉小丫头…… “侯爷,求侯爷施恩,帮小人寻亲……” 被证实错认的那人扑通跪下,连连叩拜:“求侯爷施恩……” 寻亲? 这费时费力的差事,岂能随便应承? 永安侯不屑于敷衍落难之人,但若真应下……他的人哪是用来做这个的? “侯爷,求侯爷援手。” 这次跪下的是李掌柜。 红着眼圈,声音哽咽:“富阳与东阳相邻,同乡有难,理当相帮。寻亲的人手花费柜上备有专项开支,只求侯爷出面照应……” 观此人言谈举止,定是读书人家出身,富阳不大,有范围的寻找还是有可能找到的。 此人不知家乡哪里姓氏名谁,流落小镇,形同乞丐。杂货店东家心善,不时施舍些食物才使他免于饿死街头。 后听说他会写字,帮他在杂货店门前支张门板,给人写信读信。收几文钱,连带着大家的周济,有上顿没下顿的,勉强过活。 天长日久。乡人见他识字多算帐快,过年还能写对联,就有人将自家半大的孩子交他看管,既跟着识字算数,又免了熊孩子无所事事到处惹祸。 他脾气好有耐心,孩子们喜欢跟着。 至于束脩,吃穿用度一概不拘,各家视自己经济能力决定,一把鸡蛋两块点心一双鞋几个大钱,无所谓多少。 私下里已亲如一家人的杂货店东家为他抱屈。他却通明得很: 若没有您和乡亲们周济,早就没我这个人了,承蒙大家信得过把孩子送来,束脩有多有少,横坚够吃就成…… 连自身是何人都不知晓。若还纠结钱财身外物,白读圣贤书了…… 此番见面,失望的并非仅是外来人,天降惊雷地意外之后,他也满心欣喜,以为会是亲人重逢,以为终于知道自己是谁! 天生万物。皆知父母,只有他,飘流异乡,不知祖宗不明故乡…… 眼前这位突然出现的永安侯无异是救命的稻草,黑暗中的曙光,他不能什么也不做。眼睁睁地看着贵人离开。 …… “侯爷,请援手相助。” 卫决明深躬:“在下在富阳也有一两位同窗,地面熟悉,或也有些许作用。” 感同身受,感同身受。 一想到三叔可能如眼前人一样。亦曾在某个地方,罹患重病身无分文,流落街头,乞食为生,他的心就如同被刀子割…… 眼前人有幸,遇到的都是善心人,若是无人伸手相帮呢?纵使海难逃生,也难脱饥寒交迫的窘境。 卫决明与李掌柜打定主意,不管永安侯答不答应,他们必定是要帮忙的。 找侯爷,是因为通过官方途径,会更快捷便利。 而且不知此人因何遭难,若涉及家财相争私仇在身,有永安侯的大帽子罩着,地方官绅必定会照应一二,不敢随意造次。 “……都起来吧,此事本侯应下。” 看卫决明和李掌柜满脸戚戚然,他若拒绝,定会落个冷酷无情。 别人怎么想无所谓,关键是回头小丫头定会知道,届时她赞一句侯爷理智,自己恐要无地自容。 “……你是跟本侯的人同时起程,还是先等信儿?” 就是有目的而去,也不可到奔到地头就寻到亲,少不得蹉跎些时日。 “小人在此地生活多年,与众乡亲甚是亲厚,非是此乡不好才寻亲……小人等信儿就好。” 嗯,还算明理。 “放心,本侯应允的事情,定会给你个交代。” 目标明确,线索清楚,这个,比找小丫头的父亲容易多了。 李掌柜将钱袋子留下,又留了自家酒楼的地址名号,嘱他若有为难事,托人带话,乡里乡亲的,一定尽力。 寻亲无果。又见落难人。 一行人垂头丧气离开了小镇。 “……此处景致妙,距城又近,往年殿下最喜欢来……” 陪同锦言游逛的管事,经年在别院服侍,熟悉每一处景物。 这两日,由她陪伴着,锦言才得以深度游览,饱看自然美景外,捎带着了解不少典故旧事。 皇家的别院,到处都是传说与故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