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月亮的节日(二) (第2/2页)
是连你夫人的娘家都挤兑上了……” “无妨,她应付得来!” 他也想看看那小丫头的底牌……不过,最近兆和过于清闲了。 锦言有些不明白,不就是个现场秀吗?干嘛一定要给自己这个机会? 是笃定自己一定会出丑,还是看好自己,非要搭这个台子? 把家族名声以及死多少年的人都扒拉出来? 难道兆和也是她的铁杆粉? 不怪锦言想不通。 她陷入前世惯性思维的圈子,身边到处是麦霸,张嘴就唱起身就跳,个个人来疯,人人大明星。想找个安心当观众的都难! 在大周朝,人家可是含蓄地很,真有两把刷子的,也不会轻言公演,绝不会出来个二把刀半瓶醋,唱歌跑调跳舞抽筋的…… 象兆和这般公开举荐,要么是来往密切知之甚深,要么是赶鸭子上架居心不明。 兆和应该是笃定她高明不了,提她爹提卫家祖宗的风光,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反衬她贻笑大方的精彩结局。 太后略有为难。对兆和的恼意又提了几分—— 自己看在先皇的份上对她太过平和了!真以为还是罗氏当皇后那会儿啊…… 兆和的好意太过明显。连先卫太妃、卫氏一族的名声都拿出来说事。她若不允,看似爱护卫氏,却可能被传成对卫氏不满,被如此质疑却不给机会澄清—— 毕竟卫氏没落是事实; 若允了。这可是宫宴,勋贵清流齐聚,锦言虽是个好的,但长于方外山野,琴棋书画,有几分? 一旁的长公主憋不住了: “母后,既然皇妹这么为卫氏一族着想,可别拂了她的一番好意,” 转头冲向众人:“诸位别多心。永安侯夫人不是那种想出风头的虚荣之人。盛情难却,为家族长辈计,都得出来献献丑,诸位以为何?” 扬声吩咐锦言: “莫要辜负了你皇姨拳拳之心,她可是说了——卫氏累世清名。都系于你一人之身了,瞧瞧,你皇姨有多看重你!” 随即又冲兆和道: “皇妹高见,皇姐我真是孤陋寡闻!卫氏又不是没男丁,什么时候出嫁的女儿若不能艺压四座就辱没了祖宗的……” 想得了便宜卖乖? 她怎么可能吃这个暗亏?非得给你点明了! 兆和状若无闻,慈祥亲切地问锦言: “听闻子川媳妇做得绝妙好诗,如此佳节盛宴,岂可无诗相和!可否能应景而作?” 长公主一愣,应景之作? 好你个兆和,竟敢如此刁难! 其他人无非弹琴唱曲的,到锦言这里竟要现场做诗? “……你!” 她眉锋一挑,就要反驳。 “好啊,皇姨有此兴致,焉能不从?” 锦言笑语宴宴,起身离席入场,红裙间的珍珠在幽幽夜色中发出莹白光晕,身姿摇曳间如月下桂花散发着清幽的气息,令人怦然心动。 经鉴定,兆和公主果然是她的铁杆粉丝! 这要求提的! 描写中秋月夜的还要应景的,她怎么知道自己有盘绝的? 那个,千古绝唱东坡rou啊,还有比这个更适合更应景更完美的? 不由起了戏谑之意:“不知应景之作要书于卷上还是吟诵于堂前?皇姨意下如何?” 听说小道姑字写得还不错,不能让她如愿。 “唱吟最好。” 此言一出,不少人真心觉得兆和公主过了。 谁不知命题应景诗难做,居然还要唱的!做诗兼谱曲,你还能再提高难度吗?考状元呢? 锦言长得太好,笑得又温雅,原本没有明确立场的观众开始出现倾向。 “遵命。” 锦言唇角噙笑,温婉清艳。 惹得男宾席上不少人心生遗憾,可惜了!如此佳人,竟配了永安侯! “……月到中秋分外明,说到应景之作,不可无月。” 锦言举止优雅大方,莺啼般的声音如清泉流过石上,淙淙间娓娓道来: “……事才兆和公主殿下提到我东阳卫氏,不由引生思乡情,祖母年迈母亲体弱,可安好否? 伯父伯母兄弟姊妹,族亲都喜乐否?” 师门尊长同辈自在否? 此月可否照我故乡山水? 离家远宦的叔伯亲长是否也见月思乡?” 锦言以月入题,以情动人,声音如深夜里的萤光,夏日里的清风,一点一点地将众人的心神引入,跟着她望月怀远忆乡思人…… “此太平盛世,良辰美景,上有明君英主,下有名臣良将,政通人和……” 好! 言语至此,众人皆肃然,左右相顾,纷纷做赞同状。 皇帝的身姿一正,目光烔烔望向锦言,昆哥儿媳妇这几句话说得好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此团聚欢庆之时,有多少才俊彦杰为国事政务离乡远宦,为一方父母守他乡清明? 更有那戍边将士,血rou之躯筑起铜墙铁壁,保我大周疆土安宁,国泰民安……” 不好意思……抢cc-tv台词了…… 锦言抱歉先,因为皇帝在座啊,要高端大气上档次! 她以往在公司聚会说的那些个买大房换豪车发大财当土豪的话层次太低,上不得台面。 “好!” 有人喝彩。 掌声四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