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0章 黑手 (第1/2页)
军旗在风中倏倏作响,战马则不安地踏动着马蹄,武士们的视线更不知有多少在空中交错,只不过这些视线中既有嗜血的狂热、也有着如利刃出鞘般的冰冷。 一方要向前,一方要阻止,已经决定了这将是一场无法避免的碰撞。 伯颜是见过大场面之人,当初灭宋的丁家洲(鲁港)之战中,他所面对的,是兵力远高于自己的、贾似道所率的十三万精锐宋军。也许就是从哪时候开始,在他的内心里,实际再也没把这个曾经对手放在眼中。 伯颜事先曾盘算过怎么对付灵璧的来援宋军,在他的看法中,宋军有很大可能是从泗州方向来,因为他们有水道之利,可以沿运河故道推进。为此他将力求引诱、或者放宋军前来,在更靠近灵璧的地区歼灭来援宋军。 他这个看法的其实很有针对性。 泗州附近水道纵横,不能完全发挥骑兵的野战长处;相对来说,灵璧周围更多的是利于骑兵驰骋的平原。 此外,宋军固然已经在整修河道,但灵璧周围的运河故道却堵塞严重,并不能通行。这就使得宋军不能借助水师,只能面对面的迎战。 --------- 自宋室南迁开始,由金到元,在一百多年的南北交战时间里,运河故道其实一直没有得到整修。而在此期间,由于洪水泛滥、黄河改道等因素,不仅导致历史上的淮河出海口发生改变,就是运河故道的南段也多已损毁。 基于这些因素,在元代开挖了新的运河之后,隋唐旧运河的衰亡已不可避免。 --------- 事实上,伯颜最希望看到的,是宋军来自濠州方向。 由濠州渡淮水到灵璧,直线距离不过就200多里,不仅比从泗州走水路要近,步行顶多三、四天的时间既可到达,中间还只需要渡过一条沱河。从快速增援的角度说,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可从另一方面看,它的沿途基本是平原丘陵地带,也是发挥骑兵长处的好战场。 伯颜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对元军非常有利的情况,只不过他真不能确定宋军将领会这样冒失。 但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这种情况真就发生了。 在宋景炎十六年(元至元二十八年)的灵璧之战中,刘师勇于兵部领命的第二天,即赶到了早已集结待命的陈吊眼所部军中,随后他和陈吊眼一起领兵东下,直达建康。 在建康他向苏刘义等东南都督府众人宣示了陛下的诏命,随即发出了如下的指令: 苏刘义坐镇建康总督后援,他亲自率领水师和部分步军出泗州沿运河古道向前,与另一路领兵出濠州的陈吊眼一起,共同解灵璧之围。 刘师勇率水师入运河,从后世来看,是宋军真正打通运河沿线的开始。因为当初凌震等人前出灵璧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抢得某种先机,而是还有为身后的河道整修提供掩护。只不过河道的整修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即使是在宋军自己动手的情况下。元军的南下更再度打断了这个进程。 刘师勇率水师入运河的重要意义,是打通了运河南线由泗州到灵璧的这一段,从而确保了军需、粮草源源不断地输送前来,为宋军以后夺取宿州、徐州、乃至于北伐奠定了基础。 但后世也公认的是,尽管刘师勇当时迫切希望和伯颜再度交手,可恰恰因为沿途河道需要整修,他的水师就进展并不快,因此在关键的灵璧解围之战中担任主角的,却是陈吊眼。 伯颜这时候还不知道他即将面对的宋军将领外号就叫陈大胆,不过他真的觉得来自濠州的宋军十分“猖狂”。 他们在越过淮水之后,竟一路向前,直奔灵璧而来,而且很快就抵达了沱河对岸。 伯颜和所有的元军都知道战机降临了:一旦这支宋军再渡过了沱河,他们就算是想退,也退不回去了。 (有句俗话叫:枪打出头鸟。转换到军事上则变成了“打突前”。) 伯颜是不会考虑“半渡击之”的,他要的是重创东南宋军主力。 一旦这支宋军渡过了沱河,他们就是再想退,也退不回去了。 对手是在背水临敌?不错,这要是胜了,就是著名的背水阵;可若败了,那就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戮。 战争就是在人类那么多奇思怪想中发生的。 只不过这支宋军真的非常猖狂,从前锋开始,兵士一旦渡河立刻就列阵。随着人员不断地上岸,他们结成大阵向前推进,摆明是要硬闯到灵璧城下。双方之间的大战就此爆发。 对于灵璧解围中这一关键之战,后世的史书《宋史·列传·陈吊眼》中是这样记载的: “……时平虏将军陈吊眼率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