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章 经略西南(下) (第2/2页)
不留兵,以及大宋没有拿下它们,仅仅是让当地的那些蛮夷来朝贡的主要原因。 后者会有很多人不乐意。 屯田之策的采用,是要让军中能做到粮食自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朝廷以后输送的压力,且还可以使蛮荒之地得到开发。 而依朝廷新兵役之制,以后士卒即使去守边,三年也就可以回家了,这又降低了士卒们的排斥。 难怪他迫不及待地推出了朝廷战时之制和新的兵役之制。 不仅如此,如果朝廷中以后还有人提出“弃”,在这些所谓蛮荒之地拥有大量屯田利益的军中,势必强烈反对,如此,朝中的夫子们也就难以轻言要“弃”了。 这个狡诈的小子,算计实在是太多了啊。 然而,这仍然还不是全部。 其后在帝国高度机密、文官中仅有陆秀夫能参与的兵部密会上,他们的陛下再度给了他们一击。 因为在制定平定西南的军事行动计划时,参谋院对第一阶段的目标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但对第二阶段则存有很大争议。 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究竟是先拿下四川、还是先拿下云南? 这是由于,拿下夔州路之后,在动用了三个都督府军力、以及水师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按照当年蜀汉的做法,先夺取整个四川,然后再平定云南。而陛下支持了先攻云南的意见。 他的看法是: “老师、文相、刘将军,高将军,朕赞同这个意见:先拿下四川固然很好,但随后我禁军要面对来自关陇之军的压力,很可能难以分身,而且这时候,云南的北兵还会成为身后的一种威胁。先拿下云南,川中我禁军不仅以后可少一后顾之忧,而且这个时候,云贵都督府还可抽调兵力入川增援。” 帝国陛下更阴冷地笑了笑:“再说,朕倒是希望现在的北兵,会全力来保、来争四川。” 所有人都一怔:这怎么又变成不急于拿下四川?陛下他实在是心思变幻莫测。 他们不可能知道,因为某人清楚,忽必烈的大元朝、包括蒙古帝国,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战线太长,兵力分散。而且越往南,由于地理、气候上的因素,越是如此。 开庆之役中,作为围攻宋帝国的一路,兀良合台引兵东下,直扑潭州(长沙)。依史书所载,他所率之军,仅是骑兵三千,另有万余所谓的“蛮兵”。 所以他根本不认为北元在云南的实力会有多强。 (前面写云南的蒙古兵不足三千,就是根据这点。其实这仍有点高估了。如果云南的兵马真的还可以,老忽平宋,他们就应该再度东下,协同阿里海涯夺广西和湖南。) 只不过这点他又无法明说,所以将谢明派到哪里给他找“证据”去了。 既然北元的战线长,不适应南方的气候,某鸟人自然这时候要多诱他们前来,尽量让他们的战线仍更长,兵力仍分散。 宋瑞反应最快,他不确定地问道:“陛下是要用川中吸引住北兵,好让荆湖都督府夺取襄阳?” 帝国陛下摇了摇头。 “不,文相,朕只不过是认为,北元不会轻易放弃四川,必会反复争夺,所以我们不能过于急切,要稳扎稳打。而且川中并非是骑兵的用武之地,仅仅是形成对峙,已经对北兵来说是一种军力上的消耗。” 在某鸟人恶毒的内心里,这种对峙,最好就像蒙哥攻钓鱼城那样,大大地拖一下,万一天气炎热,对方一不留神军中疫疾流行,说不定都不用动手,别人就已全都病倒,那样就省事了。 “禁军之中,现在江淮军战力最强,有他们在,北元自不能忽视荆襄。如此来看,川中、荆襄的战事,都很难一时结束。” “朕以为,未来打破僵局的关键,是在东南都督府,因为这里有通往关中和涿郡(大都)的运河。只要苏刘义他们拿下扬州,能沿运河逐步推进,北元势必不能坐视。一旦元军被调动,无论是川中、还是荆襄,机会必然就来了。” “而这两个地方再被我禁军拿下,它也就意味着,我们与北元在攻防上、强弱上,已经彻底得到转换。” 说到这里,帝国陛下平静地看了众人一眼。 “至于再往后,也就该轮到我们来北伐了。” 刘世勇和高桂的眼中已闪出凶狠的精光。这后面还该如何谋划和运作,现在对他们真的已不用多说。 而某人这时候也的确没必要把有些事情还藏着掖着了。 宋瑞和陆秀夫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震撼。 但是,也许他们震撼的就只有一点: 一个谋划如此深远之人,如果他是一个中年、甚至是成年以后的帝王,这都可以用“天纵英才”来解释。大唐的李世民就能够称之为其中的一位。而眼前这个陛下,分明在谋划这些之时,甚至都“年未弱冠”。 他是怎么会做到这些的? 到底这些都是他自己想出来,还是有其他人? 如果背后有人,这个人只能称之为“可怖”。 宋瑞和陆秀夫能不能找到其中的答案、或者解释?他们会的。 ****************** 本来昨夜已写好,看后却觉得不够流畅、且散。所以今日重新改动了一下。有些仍没有提到的事,以后再补充。 非常抱歉! 向“狐兄”致以谢意,哈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