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之帝国历史_第二百七十三章 信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三章 信心 (第1/2页)

    东在这场争霸天下的游戏中,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绝对是他令人不可思议的信心,以及由此带来的野心。

    因为客观地讲,对当初行朝所有的人来说,他们的目标也就是复国江南。而且这个目标曾经一度越来越渺茫,甚至后来连活下去都成为了一种奢望。可到了他这里,目标早已不限于此,不知道要大了多少倍。

    行朝之中固然当时已经有人觉得对此难以理解,就是后世,也颇有人认为不可思议。

    但他们并不知道,东的这个信心、乃至于野心,是建立在与所有人见识、或信息的不对称基础上。讲白点,就是有太多太多的事他知道,别人不知道。

    事实上,当年刚到琼州的那段时间,他明着是在养病,暗中脑子里却一直在盘算着未来。

    在他的盘算中,那时他实际上有三种选择:投降、跑路、继续争霸这个天下。

    “投降”首先被他放弃,甚至他连考虑都没考虑。

    忽悠谁都是可以滴,千万别来忽悠我。兄弟我这样做了,于这时代,小命能否最终保的住,真的要另说。

    “跑路”他确实认真考虑过,这自然是由于眼下能让他玩的地方有很多。

    真这样干,也不过就是带着所有人进行了一次另类的、这时代的地理大发现。

    但他最终还是决定继续进行这个争霸天下的游戏。

    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之一是:对故土的情结,使很多人未必愿意远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导致整个行朝分崩离析,人心彻底散了。

    至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信自己知道北元的弱点在哪里,更有信心找到必要的策略和方法来战胜对手。

    然而,东有信心,并不等于别人也有他同样的信心。

    因为自大宋立国以来,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决当中,它始终处在一种弱势的地位,这就在客观上、让所有人内心里或多或少会留下点阴影。而宋军后期的一连串失败,更对所有人的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

    宋末历史上的焦山之战和厓山之战,其实已经揭示了这点。

    如果您细细体会当时张世杰、刘师勇等人临阵的战法,不难发现,他们实已都有了“拼了”的念头。而抱有这个念头的人,无论如何是不能说他有成竹在胸自信的。

    相比之下,项羽的“破釜沉舟”看起来似乎也是“拼了”的意思,但楚霸王那样做,是要进攻、进攻、再进攻,直至彻底打垮对手。这两者之间在精神气上的差别是显然的。

    东是清楚信心重要性的,不提古龙已经在他的《七种武器》里讲到过这点,就是他自己也知道:只有有着信心的人,他才能在逆境中坚持,并想尽一切方法来最终战胜对手。

    另一个时空里的刘师勇、张世杰,包括陆秀夫和谢枋得,以及行朝更多的人,他们先后的死去,都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最后的信心和希望。

    甚至这里面还包括了文天祥。

    《宋人轶事》就曾记载:

    宋文丞相被执至燕京,闻军间之歌“阿剌来”者,惊问曰:“此何声也?”众曰:“起于朔方,乃我朝之歌也。”文山曰:“此黄钟之音也,南人不复兴矣。”

    宋瑞是否真的听过所谓“黄钟之音”,没人知道,但以他的聪明,是不是从别人质朴的歌声中,听出某种与南宋的奢靡在精神上的不同,从而有了“南人不复兴矣”的感叹,实在是值得令人深思。

    反过来讲,如果宋瑞能够知道北元实际存在的种种弱点,并能从更深的角度理解有些事,他还会不会发出那样显然失去了信心的感慨,真的就不好说了。

    东不会苛求身边的人完美,因为他不是不清楚,一直以来,他之所以显得高人一筹,凭仗的就是知识、信息的绝对不对称。他根本没资格来苛求别人。

    假如真和这些实际上属于自己先人的忠贞之士生在同一时代,他绝对不敢保证自己能有着高于他们的见识,更对自己能否也在别人的情况下慷慨就义要打个问号。

    但他是真心希望能将某种信心传递给他周围的人,从而避免某些另一个时空中出现的、在他看来本不应当有的悲剧。

    就是从他争霸天下的小心思来讲,这仍然还是必须的。

    信心可以从多方面来树立,方法并不单一。

    东为此所做的努力之一,就是尽最大可能、使其他人也能看清对手的弱点。

    所以他当初才会提醒刘师勇,对手应当比自己更不适应海战。

    所以他也曾暗示张世杰,北兵有水土不服的弱点。

    所以福建之战中,他更于众人面前赤裸裸地揭示对方补给的短处。

    他眼下做的事,还是要告诉文天祥、以及其他人,对手并非如所有人以前所想象的那样强大,貌似不可战胜。

    因为行朝从现在开始,才算是要真正和强悍的对手交锋。宋瑞更即将经略西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独自领军面对蒙古军。只有现在让他真正看清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