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结局卷_第345章:番外之生死不复浮生一梦 (第3/4页)
” 要结束了…… 一切都要结束了…… 蔓生咬紧牙关,她点了点头。那些尖锐锋芒的疼痛早已经袭遍全身,那最后一鞭终于袭下,“啪——”一声里,她整个人都被绷紧,而后丧失了力气松开,彻底倒在青石板地上。 呼呼,呼呼。 喘息声唯有自己听见,那么的微弱,那么的轻微。 朦胧之间,瞧见有人走近她,是他来到她的面前,就像是君王前来审视检阅最后的成果。 …… 她看见他的鞋子,蹭亮的一双皮鞋,顺着那双鞋子往上瞧去,她终于看见那张居高临下的脸庞。 “尉容……”她轻声开口,气若游离,几乎发不出声音。 他俯身蹲下,在她的身旁聆听,蔓生浑身都是汗水,头发都被汗水湿润,更分不清是血腥味还是其他充斥在喉咙处,咸涩到让人觉得发苦,“我这辈子来到这个世上……遇见了你……我认了……” “被你算计……被你利用……我认了……”她又是轻声说,说出心中一直以来的想法,以及内心深处从不曾诉说,却逃脱不了的感情。 “爱上你……我也认了……”她没有力气,她的手都在发颤。 “可是……你负了我……我绝对不会原谅你……”蔓生轻而缓慢的声音响起,她一字一字说,“做鬼也不会原谅你……绝对不会……” 不知何时,她已经流泪,连自己都不曾发觉。 血汗混合了泪水,一起淹没了视线,不等他再出声半个字,她用尽全身力气,她开始动了动手,她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离开这里。 可是她已经没有办法站立,她的双腿像是不属于自己,背部的疼痛将一双腿也几乎牵连。 “蔓生小姐,我扶您……”老管家又是说。 蔓生却不回声,几乎是秉着最后一口气,她无视于身旁的人,更是将自己身旁的人推开,再次咬住牙关,她开始用手匍匐攀爬。 她要离开这里,她还不能就这样死…… 要是死在这里,那么小宝怎么办,这样不算是离开。 她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来,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强行要走。 仅靠着双手的力量,那道身影已经满是血痕,她身上白衣素裙,裂开的伤痕怵目惊心不忍目睹。 她一定要彻底离开,她要去一个没有任何人认识的地方,那里没有利用没有算计,那里没有人再逼迫勉强她,那里更没有无止尽争斗…… 那里,更没有他! 没有他! 终于,她爬出了祠堂,这短短的路程,却好似过了几年漫长的时光,她又是往来时的院子而去,快了,就要离开这里,就快要离开—— 他又来到她的面前,在她离去的路上出现,犹如恶鬼拦路。 夜空星朗,深浓的夜色里,她如此惨烈,笑着朝他道,“我和你……下辈子也永远不要再见……” 若有来生,是男是女贫苦富贵皆不重要,不求否极泰来不求金玉满堂,甚至不求平安康宁。 只求永不相见生死不复。 …… 四月里桃花盛开,山野之处放眼望去皆是一片烂漫。 这里是一片一望无尽的山林,周遭苍翠清宁,放眼望去,寺庙庵堂隐匿于此,是世外桃源,却也并非远离世俗。 但是却出奇的静,出奇的安宁。 这些寺庙庵堂傍山而建,上上下下环山而立,那一座雪山被奉为神山。随着气节变化,时而云蒸霞蔚,时而碧空万里。那座雪山便隐匿在云霞碧空里,群峰如此晶莹耀眼。 雪山在春日里远远的就像是女仙卧躺,此处附近大大小小寺庙无数,南有苍斗峰,北有叶泉峰,两座山峰对立而座,像是两位天兵神将坐阵于此。 再往西南一路而去,又有五峰环抱,山间景色怡人秀美。 就在五峰的尽头,崎岖山路的山脚之下,远离了庙堂集区,郁郁葱葱遮掩深处,是一座名不见经传,更是默默无闻的庵堂。 庵堂座落在山脚下,小小的一座庙堂,却格外的清新出尘,在这片本就佛音环绕的山林里,自成一派自成格局。 这座庵堂虽小虽无闻,却因为僻远,保留了自始以来的古朴典雅。 整座庵堂院落结构严谨,布局得当,木质结构玲珑清秀。年代久远里,就连修葺,也是庵堂里由师太带着门下女弟子亲自动手。庵堂内环境幽静,古色古香,香火虽不繁盛,可一直不息。 山脚另一处,连接着远处几座同样座落于深山里的村落。停停歇歇需爬上一天,才能抵达。虽然如此,那些焚香乞求的虔诚信徒,依旧会零星前来。 四月里桃花正开得美好,那一朵又一朵,透过庵堂院墙的镂空窗洞,便可以瞧见一二。只是平时时候,若有香客前来参佛,看上一眼后就会念阿弥陀佛迅速离开。 佛门清净地,不应窥探,不应妄语,更不应左顾右盼。 庵堂的住持师太,法号定慧。 定慧师太已经有百余岁的高龄,她慈眉善目,那张脸上永远带着微微笑容。她身形虽然消瘦却精神抖擞,除了近年来因为年事高了,听力有些减弱,诵经礼佛之时却是音色洪亮清明。 若问定慧师太,何时在此处礼佛,又是何时出家,倒是无人知晓。 只因为定慧师太高龄,比附近村子里的长辈们还要年长。师太潜心修持,深入经藏,农禅并重。 这一日,院子里桃花开得正好,村子里的村民前来讨要,希望待到花期落尽之时,能够将桃花收起要去,这样便可做些桃花糕,再酿些桃花酒。 “阿弥陀佛,贫尼会让一众弟子将桃花收好。”定慧师太笑盈盈应允,一如去年一样。 村民是两个和善朴实的妇人,一听便十分高兴,更是感激,“谢谢师太!” “师太——!”忽然,后方处传来女童的声音。 妇人扭头去瞧,只见是一个六、七岁年纪的女娃儿,生了一张清秀可人的面庞,真是个可爱的瓷娃娃。 女娃儿亦是一生素服袈衣,是这个庵堂里的小尼姑。 可她虽说是尼姑,却是个带发的尼姑。 听闻,这是个可怜的女娃,是个无父无母的孩子,被师太好心收养在此处。师太依照女弟子排行到“妙”字辈分,给这个女娃取了个法号叫妙玉。 “师太……”小妙玉已经气喘吁吁,手里还提着个竹篮子。 “玉儿。”师太瞧见女娃儿到来,微笑问道,“你跑得这样快,要是摔倒了可怎么办?” “阿弥陀佛,师太我错了。”小妙玉立刻停步道歉,紧接着却是孩子心性不改,一点也不惧怕师太威严,拉过师太喊,“塔里的师姑又不好啦……” 两个妇人瞧见此景,也不便打扰,立刻道谢离开。 转身的时候,忍不住瞧了一眼满山桃源,却见小妙玉已经牵着师太的手而去。 两个妇人有些好奇,那位塔里的师姑,想必是庵堂里一位女弟子。 目光再是追随山上而去,掩盖在这片深山尽头,浮生古塔屹立于此,仿若与世隔绝。 …… 走过苍翠山路,踏过沿路台阶,那一座古塔便在翠绿枝杈桃花满园中映现。 这座七层浮生之塔,自从上个月的时候,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女施主。这位女施主来到这里住下后,就一直不曾离开。 庵堂里的女弟子们却唯有三人瞧见过那位女施主,实在是神秘得很。 众人问起师太,师太言谈之中相告,女施主若是愿意,就留她在庵堂。 小妙玉一算辈分,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