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结局卷_第292章:俯首认罪归还之物 (第3/4页)
归来,这才稍显安宁,却依旧不肯合眼休息。 临近午后,最新消息才传来,元伯欢喜来报,“老太爷蔓生小姐已经接了容少爷赶回尉家了” “这是真的”老太爷急忙追问。 “是真的”元伯回道,“听说是有交警举证,容少爷当时根本就不可能去毒害大少奶奶,所以警方就放人了” 众人听闻后,这下全都放了心。 “老太爷,容少爷和蔓生小姐回来了”又在等候中,尉容一行终于从警署归来。 老太爷见两人都平安,一颗心才算是放下。 “爷爷,让您担心了。”尉容低声回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了”老太爷仿佛是劫后重生一般,周管家带着家佣送来汤团。 汤团的意义不寻常,一是希望圆圆满满,二也是希望做人做事犹如这团丸子非黑即白。 “大家都吃一些。从昨天到今天都累了”老太爷喊着小辈们尝汤团,众人都接过捧了一碗。 但是此刻,蔓生捧着这碗汤团,却迟迟没有动汤匙。 “蔓生小姐,您怎么不吃是不喜欢”元伯当下询问,老太爷也是好奇望过去,只见她神色有些异样。 再瞧向尉容,同样没有动汤匙。 老太爷自然是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场面,哪里会瞧不出端倪,他立刻发问,“你们两个告诉我,又出了什么事” 蔓生沉默不语,只因为这件事情又关系到大少爷尉佐正 “还不快说”老太爷怒急,尉容这才开口道。“爷爷,王镜楼刚才被带回警署后告发王子衿涉案一共四起” 众人都是错愕,怎么会有四起 “她还谋害了谁”老太爷颤了声,却见尉容和林蔓生两人都闷声不语,这一刻在揣测过后,他指着他们问,“难道是佐正” 尉孝礼神色一冷,在此时对于这样的反转,心中一片空茫冷寂。 岑欢不禁喊,“老太爷,您要注意身体” “爷爷,大哥已经过世。”杨冷清亦是开口道。 然而众人只见老太爷一张年迈威严的脸庞积聚了无数的哀怨之色,竟像是怒其不争恨其不能,他一扬手。将那碗汤团直接砸在地上 “哐”一声里,这一回是老太爷亲自将碗砸碎 “包庇谋杀,借腹生子,就连自己的命都搭了进去”老太爷想起这一切种种,直到此时竟像是所有情绪都聚集到一个至高点,再也无法收拾,他痛心不已,更是再无半点留恋,最后长叹一声喊,“尉佐正你不配当尉家人你不配” 就在这一声长叹后,老太爷倒在了床榻上 “爷爷”众人惊慌失措。 警署停尸房 就在王镜楼的审讯结束后,他提出想要再看一看王子衿。王燕回和他一起来到这间冰冷的房间,许警官和法医知会了一声,才带着两人进入。 王子衿已经被放置在冰柜里,她的遗体已经冰冷,冒着寒冷的白气。 再也没有了生气,再也不会说话。 王燕回站在后方处,盯着王子衿的侧脸。 王镜楼颤了步伐上前几步,他一下扶住冰柜,眼前模糊一片。 他的长姐,近在咫尺。 但是却那样遥远,那样的不可触碰。 王镜楼一滴眼泪也流不出,因为他根本就哭不出来。 直到过了许久,警官在旁提醒时间已到,王镜楼却还扶着冰柜不肯离开,“大姐,你告诉我,是谁害了你是谁” 他不断在问。却再也得不到她亲口告知的答案。 尉家这边,老太爷病倒了。 老太爷昏迷不醒,尉家自然大乱。但是幸好,医生立刻救治,所以人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心郁气结,怕是短时间内不能恢复。 听闻,王家也是同样不得安宁。 王父在得知王子衿中毒而死后,整个人浑浑噩噩足不出户。到了今日这一步,尉、王两家落得一个两败俱伤,没有谁得到胜利,全都成了输家。 驻足在保利大厦的顶层,蔓生并肩站立于尉容的身边,眺望远处景色。秋日来临一切都好似蒙上了一层忧伤。 有些事情,蔓生是在之后得知的,比方说王镜楼带走王子衿只是为了询问案件真相。但在得知王子衿所言后,因为一时间无法接受所以就离开了。之后也不知道来到何处,喝的酩酊大醉,倒在了巷子里。 基于那条巷子里有流浪乞丐,所以清楚记得王镜楼当天倒下后不曾离开,直到第二天醒来。 然而现场第二个男人的鞋印,到底是谁留下的,警方依旧没有调查出结果。 就在交警为尉容作证之后,警方又传唤他前去警署多次。只是反复的审讯里,也没有再得出任何结论。 王子衿的遗体被法医仔细检查,没有任何外伤,只是因毒致死。 但是被动过的酒杯。陌生男人留下的鞋印,以及她写下的死前遗言那一个“容”字,都无法将王子衿草率定为自杀。 而王家并不认为王子衿会自杀。 “尉容。”蔓生转过身呼喊,她望向他。 尉容侧头亦是回望,蔓生开口道,“不管别人怎么看,又怎么说,但我相信你我永远相信你” 他脸上没有笑容,似是被近日里的一切所扰,亦不得安宁。 下一秒,是他抬手轻抚她的眉心,温柔的,轻缓的。 “咚咚”敲门声又是响起,是宗泉入内。他却送来了一封帖子。纯白色的帖子,一点花纹颜色都没有的惨白颜色。 蔓生接过打开,发现那是一封请帖 是王子衿下葬的请柬 宗泉沉声道,“容少,这是元伯让周管家送来的,先送去了尉家来人声称是大少爷请尉家出席,因为有一件物品要当面归还,请务必亲自来取” 王子衿的灵堂,就设在王燕回私人名下的畅海园。 白色的缎布将整座畅海园全都粉饰成一片惨白,别院前方没有一辆车子停靠,更没有前来祭拜的亲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