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登探云楼 (第2/2页)
赶紧钻进了探云楼内。 此刻不少人砸吧过味来,一脸舒爽,有老文人摇头晃脑,宛如饮了一嚼美酒:“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诗没有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是在诗歌中揭示和宣扬哲理。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此诗之妙,当登探云九重楼!” “老夫有幸能活着听到如此壮丽而又有味道的探云楼诗,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啊!” “当浮一大白!” 之前马儒的诗词让人激动的想哭,余庆这番诗,却让无数年轻年老的文人充满了昂扬的斗志,特别是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文人,更是觉得豁然开朗,纷纷向余庆鞠了一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必将成为千古绝句! 此刻探云楼侍从回过神来,激动的夺过马儒手中的诗篇,一路小跑着送与楼内大儒评鉴,本来训练有素、举止优雅的侍从竟然有些失态,可见这一首的魅力。 马儒此刻胸中起伏,也回过神来,觉得脸皮有些发热,但强自镇定,暗道自己的诗歌并不差,我毕竟是四大才子之首,是公认了的有才,一个余庆而已,写出几句歪诗就想超过我?没门!马儒再次昂扬起骄傲的头颅,睥睨的看着余庆,一切结果,就等探云楼大儒的评定结果! “老大,不愧是四大奇书的作者,连我这等渣滓听了都激发了无穷的斗志!”此刻韩敏俊觉得胸怀中有一股热量想要释放,激动的看着余庆。 余庆丝毫不以抄诗感到羞愧,脸不红心不跳,暗道我是在发扬光大地球文学,为这个世界带来文明的火种,是神圣的事业!此刻余庆故作高深的拍了拍韩敏俊的肩膀:“少年人,不要妄自菲薄,努力,总会有收获!” 这番话更是让韩敏俊激昂不已,不少文人也再次鞠躬:“今日多谢余先生赐教,末学必将苦心钻研学问,不把一时得失看得太重,再会!” 不少老头都叫余庆先生,这些文人属于郁郁不得志的那种,本来到探云楼外只想碰碰运气,若能让声名远播,搞不好能在朝廷谋个差事,但余庆的这一首诗却点醒了他们,他们此刻明白,自己的见识和追求太过于浅薄,应当更加钻研学问,到那时,才能穷尽千里目! 这些人再次鞠了一躬,并不好奇大儒评定的结果,在他们心中,余庆的已经胜出,转身离去,从今之后,必将苦心钻研学问,还要将本诗誊抄下来挂在墙上,三省吾身。 不多时,一个白袍老者带着侍从亲自走出探云楼,让在外面的围观者纷纷惊呼出来。 “这就是欧阳洵老先生,他竟然亲自出楼来了!” “莫非他就是为登探云楼诗而来?” …… 众人猜测不已,韩敏俊也赶紧给余庆介绍此人的身份。欧阳洵,云国第一大儒,学究天人,据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云武蜀雪四国都曾邀请他入朝为相,结果都被拒绝。 欧阳洵仙风道骨,走出岳阳楼,亲切的与诸位文人还过礼,随后看向余庆和马儒二人。 马儒更加拥有文人气息,而余庆则缺少了文人的那股子傲气,故而欧阳洵将目光定在马儒身上,满意的说道:“后生可畏,你的着实妙哉,让老夫这等迟暮之人都胸怀壮志,当登第九重探云楼!” “谢过欧阳先生!”马儒大喜,没想到欧阳先生更加青睐自己的诗,能登第九重楼,那是传世之作才能待的地方。 欧阳洵将目光又转向余庆:“想必另一首是你所作?” “正是晚辈。”余庆恭敬的拱了拱手,这等老学者确实让人尊敬。 在场诸人也等好奇的竖着耳朵,想听欧阳先生如何看待余庆的那首,毕竟他们都认为余庆的诗好过马儒的。 “你的诗也可堪造就,只是有些矫揉造作,刻意营造豪情壮志适得其反,特别是‘纵使沧海变桑田,我辈自在探云中’这句,看似写的文人的志向,实际上透露着封侯拜相的功利心,读书人应当以学问为至高追求,比起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欧阳洵对着余庆点评了一番,摇了摇头。 可余庆瞪大了眼睛,在场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连马儒也是一脸诧异,随即面色宛如烧红的铁块,又烫又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