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先生姜双平 (第2/2页)
‘女’人。听到小‘玉’儿开口,却没想到她还记得自己,倒是连忙起身拱手:“是,福晋好记‘性’,草民的父亲当初的确曾在南少林习武。” “草民?”小‘玉’儿却是被他的自称吸引了兴趣,“你随着恭顺王爷而来,却还是不愿意为我大清为官吗?”若是他现在就存着大明就是正统清朝是蛮夷的话,小‘玉’儿倒是尊重他的想法,但是却不愿意把博敦‘交’给他去培养了。只是用他做博敦和傅勒赫的武学师傅,是多尔衮和阿济格两个人一起拟定的,总不能把一个心存二志的人给选了上来吧? 而这恭顺王不是别人,正是孔有德。皇太极大封王爵的时候,有三个汉人也得到了王爵,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 姜双平却只是抱拳:“非草民不愿,而是当年和父亲有约定,永不为官。草民当初跟着王爷,是因为王爷对草民有恩,草民希望能在这‘乱’世之中,用我一身武艺保他安全,并不拿朝廷俸禄。如今跟着王爷来到大清,王爷身边如今人才济济,草民作用甚微,所以睿亲王前来索要草民时,王爷马上就答应了。” 小‘玉’儿却是一愣,当初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小‘玉’儿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军人的气质,以为他是经历过血与火的军人,没想到他身上居然还是如此重的江湖习‘性’。 “永不为官。”小‘玉’儿轻声的复述了一遍,却对这姜双平有了更大的好感来。想当初他与父亲立誓,必然是说永不做大明的官,若是遇上一个懂变通的,如今这在大清为官和大明自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他却没有玩这文字游戏,永不为官不过四个字,却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真正有机会还能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的。一个重信守诺的人,的确是让人觉得可靠安心的人。 小‘玉’儿更是有些意外的却是他的言外之意,他和孔有德有了间隙? 当初她看上了姜双平想要跟孔有德讨要,结果孔有德却是一口回绝还脸‘色’颇为难看,没想到这次却是孔有德迅速的答应了。小‘玉’儿不知道却是孔有德主动向多尔衮推荐了姜双平。虽然知道孔有德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姜双平多多少少有些心有不甘。 看到姜双平的看上去颇为尴尬,小‘玉’儿倒是转换了话题:“我听说这南拳北‘腿’,天下武林皆出少林,对少林寺很是仰慕。不过有个问题却很是好奇,不知姜先生可能解‘惑’?听闻这北少林在五月嵩山之上,只是这南少林在何处,却不甚清楚,只听说在闽中,一说在福清,二说在泉州,不知姜先生在何处习武?”小‘玉’儿知道这南少林却是正好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就是南少林。因为康熙年间南少林被一把火烧毁山‘门’所以在现代鉴定遗址相当困难,变成了千古难解之谜。 听到小‘玉’儿口称先生,姜双平连忙起身,小‘玉’儿也不敢多说,怕姜双平以为自己对北少林更为推崇怠慢他南少林,其实却是小‘玉’儿多心了,这武学正宗历来都是以北少林为主,南少林的名字是伴随着天地会和洪‘门’,在有清一代都致力于反清复明才日渐显赫的。只是这会天地会和洪‘门’都没有创立,大明依然健在,南少林在闽中以外的地方不显山‘露’水才是正常的。 姜双平惊讶小‘玉’儿对少林寺的了解,却连忙回道:“这南少林和中州北少林不一样,并非专指一地。” “难道南少林是多处统称?” “正是。”姜双平拱手,“唐初嵩山少林寺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中的智空大师前来闽中兴建分寺,不止福清和泉州,莆田等地皆建有少林寺。家严所拜之人,却是泉州少林的武僧。” 小‘玉’儿恍然,怪不得后世各地都自称自己是正统南少林,敢情原来其实大家都只是分支之一啊。 “谢先生解‘惑’,不过另外有件事想问先生。” “福晋称草民之名就行,先生之称实不敢当。” “听说先生字子成,唤你子成可好?”小‘玉’儿称先生其实倒没姜双平想的那么复杂,只是现代人这先生小姐叫惯了,姜双平又没有官职,称字似乎太亲近了,所以才索‘性’称为先生,倒是让姜双平觉得很是尴尬。 这称呼的事暂放一边,小‘玉’儿却是有个问题从几年前第一次见到姜双平就想问了:“子成言行之间让人觉得分外有‘精’神,莫非少林弟子都如子成一般的站如松,坐如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