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2 宫中龙胎 (第1/2页)
那时,赵秉林也是上京城来祭祖。 而他楼云却还是跟着楼老大人身边的族侄小跟班。 他那时看着赵德平、赵德威那两个坑爹孩子,何尝没有纳罕过: 赵爵爷对他这小跟班都温文有礼,勉励他读书上进,居然养出了这样的儿子? 还不如他楼云这样没父亲教导的。 后来发现那蕃商大会上的‘女’子,是他的三‘女’赵德媛时,他能如此轻易的相信没有找错人,实在是觉得,赵秉林毕竟还是有赵德明那样出‘色’的第四子。 他的‘女’儿难道不应该是能让他突然心动,起意求亲的‘女’子? 他将来成了赵秉林的半子,自然能帮着他教好赵德平和赵德威。在他楼云仍是跟班小厮时,那两个小子最多也就是故意差使他端茶倒水,也没干什么出格的事情。 后来这两个小子被他用布袋套了他们的头,暗中死揍了一顿,那也是他自己出气舒爽。 所以他才会在赵德平上‘门’索要彩礼后,摇头拒绝了楼大等人让他不要和赵家结亲的劝说。他以赵夫人生辰的名义,送过去四十抬贺礼。 尽管他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事,结果赵德平过了几日就哭丧着脸上‘门’致歉。他也觉得既然要结亲,他以诚待人,这‘混’小子也总会有所感动的。 现在再去说,赵德媛虽好,却不是他真心喜欢的人——这又有什么意思? 这‘门’婚事是他自己求来的。 “来人。” 他直接把楼叶从睡梦里唤了出来。 他暗暗吩咐他几句,让他到了下一处码头后马上上船,赶去明州城向陈洪送信。 “就说王纲首要是求见季坊主,其中有我的意思。也是为了楚扬西河道上的分利。让陈公子万万不可误会。” 他顿了顿,“让他也别太大意了。” 楼叶知道。他这是让陈家明白这事是在与朝参政暗中‘交’易。 但也要防着王世强有‘私’心的意思。 在唐坊的时候,季青辰虽然奉承王世强,却也避着见他。 签订合契时,都是黄七郎作中定下来的。 虽然她似乎是为了陈家的脸面,在远着王世强,但有眼力的旁观者都明白,她更是在防着四明王家。 她是觉得不远不近。才是和四明王家做生意的长久之道? 引来了福建陈家。她和四明王家的关系反倒容易亲近一些。 楼叶也觉得这样才算是妥当,连忙问道: “大人,楼大小姐在京城里探亲。要不要也知会她一声?” 楼云一怔,这才想起了楼鸾佩,叹道: “和她说什么呢?这只是生意上的事罢了。再说,她也是太不经心了些。王世强在绍兴府里难道是做和尚独自养病?不是也在本地‘弄’了个小妾陪着?” 楼叶是他在京城里的牵马亲随。所以当然知道,楼大小姐的表姐是谢国运的堂弟媳‘妇’。也就是谢老大人的孙媳‘妇’。 两家里是亲戚。 “我在谢府里见过她一次,谢老大人还说了她一句呢。她照旧笑得安稳万分。半点也没有赶到绍兴府去的打算。我是不知道她的心思了。” 听了楼云一席话,楼叶便也无言。 楼云的船顺流出临安城地界的时候,季青辰坐在了季园的刀鱼家船里。早已到了胡府的码头。 她从舱里走出来,正看到胡府仆‘妇’提着灯笼迎客。 前面先到胡府码头的画舫,檐上挂着两只斗大红灯笼。 一个灯笼上堂而皇之大书“明州”两字。另一个灯笼却也仅是写了“楼氏”。 明州世家,楼氏第一。 “……果然是耳闻不及眼见。” 她知道。楼家本住在西北,第一位到明州来定居的楼家先人,就是宋徽宗末年的明州刺 史楼钥。 此后楼氏南渡搬迁到了明州,族里接连在明州出任了四五位刺史。 由此,楼氏成为了本地最有名的世宦之家。 也正是那位一百年前的明州刺史楼钥,提出了北联高丽,灭辽抗金的策略。 正如王世强呈到韩参政fǔ的北伐计划。 还有楼云在高丽王宫一住半年,引发高丽宫变所暗行的谋划。 皆是由此而起。 胡府的仆‘妇’们殷勤提着灯,向着季园的船迎了过来。 前面楼府船上,丫头们扶着一前一后两名‘女’子走下了船板。 她看着,前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妇’人,灯下看不清容貌,只看到梳着桶发髻,髻上点缀珍珠‘玉’钗。衣裙虽然是新裁的六华裙,‘花’‘色’素净得醒目。显然是楼府守寡的长房大夫人。 “大娘子,后面那一位应该是楼府里的娘子。” 至于后面那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看着打扮应该是楼府小姐或是媳‘妇’,‘插’一支发亮的孔雀石发钗,发髻上是金‘花’枝笼发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