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86 在水一方(下) (第1/2页)
山上二里处,因为已经离驻马寺很近,野兽们都已经多年没有在山岭附近出没了。 等在迎客松下的姬墨十分有耐心,所以她只是打出了一声表示她已经安全的唿哨,让他们再等半柱香。 她并没有直接发暗号和他们会合。 她全身都湿透了,就算姬墨和库丁都是她的心腹,她也从不会太过大意。 她需要换装。 她在一颗大树底下仰头,密叶横生的大树上有一座小树屋。如那“楼大”所言,她就算不是生蕃‘女’子,她也在寺外有自己的秘密居处。 只不过,这树屋不是她会情郎的地点,而且是她当年做寺奴时,季辰虎帮她搭起的。 当时,她是为了藏着时常来看她的九岁孩子季辰虎。 大半月未来,紧闭‘门’窗的小小树屋里只落了三四点的碎叶。 月光斜照,屋中除了卷起的草席和薄布被,角落里还放着一只避虫香藤纺织的小衣箱。 她打开箱,从中取出了按季节变动放进去的干衣服、带帽披风,用十支铁箭重新装满了腰后的贴身箭袋。 她换好了净袜布鞋,收拾利索。这才爬下树去与姬墨和库丁们会合。 “大娘子,陈家船上写信来了。” 她披着一领暗青山水绣纹宋绸披风,用风帽遮住了脸庞。她在姬墨和六名库丁们的护送中向驻马寺疾步而行。 听到这里。她不由脚步一顿,诧异看向了姬墨,反问道: “谁的信?” 在陈家的船上。有她通过泉州分栈点安排的一个小船丁。 他当然不会是唐坊坊丁,却是陈家船厂里的小伙计。为了他二十年才能赚到的酬劳,他会在恰当的时候,把她的第二封信‘交’到陈文昌手中。 但这些日子,这小伙计在楼云船上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所以她也料不到陈家还有信会主动送过来。 “大娘子,是文昌公子亲笔写了信。” 姬墨从守备亭接到信后,就急于想送给她。此时他从怀中取出鸽信筒。面上却有些尴尬之‘色’,却也有些为她欢喜的样子。 这就更让她有些奇怪。 她把信筒盖旋开。她还没取出纸卷。信筒里面却直接掉出来一条手编‘花’绳。 姬墨早有准备,伸手便在半空中接了过来,笑着呈到她手里, 她仔细一看。不由得也有些失措意外。 那是一条不过三四寸长的彩‘色’细腕绳。 深紫‘色’绳结点缀成一串荔枝果,夹带着三朵白‘色’荔枝‘花’。这显然不可能是男子所编所戴。但荔枝‘花’串最底端却还吊着一个更小的长方形平安绣袋。 白底起紫‘色’海‘浪’的绣袋子里,鼓鼓的不知塞的是什么。 她却细心发现,绣袋两面似乎各绣着两个字: 模糊看去,似乎一面是“妈祖”,一面却是“文昌”。 这是泉州港常见的出海护符。 陈文昌送这物什给她? 正疑‘惑’间,有库丁笑嘻嘻打开了萤石粉的照明袋,让她细看。 她只有把‘花’串子提起来,才能看清确认绣袋两面的细字。姬墨‘性’子沉稳。含笑没有出声。周围那六个年轻库丁却没这么贴心,个个都挤眼‘弄’眼地互相递着眼‘色’。 她虽然完全不明白这绳‘花’是什么意思,但现在被这些‘毛’头小子们围着看好戏。她也不禁脸上发烧。 她只能故作平静,笑道: “看起来,像是条戴旧的绳‘花’?” 只要细看,就能看出这腕带‘花’绳显然是有些颜‘色’消退。 说罢,她迅速‘抽’出纸卷来,信里面的内容却让她吃了一惊。 陈文昌在信里写了三件事。 一件事。是他到高丽时,特意去了‘私’学里一趟。想去见见季辰龙。但因为季辰龙游学离开了京城,所以他没有遇上。 但季辰龙的文章他看过了。 陈文昌觉得很惭愧,季辰龙在写高丽北部边境屯田的策论时,比较了闽南山区、琉球岛山区以及唐坊附近的耕种经验。季家二郎对福建武夷山的了解比他陈文昌还详细。 所以他没有什么可以教季辰龙的。 第二件,他也只是说。他的书院同侪里,确实有在琉球岛上开荒的族人。如果唐坊需要,他可以引见。而泉南书院本就开在了蕃坊附近,他三年前就在蕃坊买了一个小院子作起居休息的‘私’宅。平常只有一个‘乳’娘帮他去打理,并没有别人。 最后,他想在蕃坊开一家‘蒙’童小书院,所以成家后他打算再把隔壁两间院子买下来。 她看到最后,心知肚明间也不由得有了一丝欢喜。 陈文昌在蕃坊养了外室的流言,她当然是不会忘在脑后的。 他这番解释倒也让她愿意相信。 “大娘子。” 姬墨何尝不为她欢喜。 自从四明王氏悔婚后,她身边的人虽然都不敢说些什么叫她难过。但心里时时为她的亲事着急是不免的。 偏偏陈文昌的流言传得真假不明。 现在虽然要赶着去驻马寺,他仍然还是瞪了六个偷笑的库丁一眼,让他们站远了些。 他悄悄地说着,道: “大娘子,何必太为二郎和三郎的事情忧心?” 他心里有不好说出来的话。 他并不明白‘女’坊主为什么一定要支持临安城的韩参政fǔ。得罪了国使。、 然而,就算三郎今日得了坊主之位,只要田庄在季氏货栈手上,三年后二郎未必不能卷土重来。两个弟弟长大了。她也该为自己想想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