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震中如何逃生  (第2/4页)
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cao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专家建议,在北京这样以楼房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应该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适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专家建议,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