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7章 盘根错节 (第2/2页)
没旁的亲眷,我们是她正经亲戚,哪有不去看看的理儿?虽说二老爷府上丫鬟婆子多,可若是能说上三两句体己话的也只有大嫂一个了。” 庄善若想起最末一次与鸾喜相见时的不愉快,摇着头道:“我不爱凑热闹,鸾喜也必是知道我的心意。这锦上添花的事少我一个不少。” 童贞娘脸上便现出了几分尴尬的神色,道:“可鸾喜点了名让我们两个进府说说话呢——我也就罢了,不过是沾大嫂的光,可你若是不去,岂不是让鸾喜寒心?要知道,她刚从鬼门关里挣命出来,多见几张熟面孔总是要安心些。” 庄善若沉吟不语。 童贞娘作势拉了庄善若的袖子,道:“二郎过一两个时辰便转回来,我看大嫂也别急着做饭了,好歹在我们前头吃上几口。等大郎下了学,我们四个便一齐上门道贺去。若是缺了你一个,那可就不齐整了!” 庄善若看着童贞娘急煎煎的模样,知道鸾喜生了儿子算是在许德孝面前固了宠,她可要赶紧巴结上去。 童贞娘又道:“大嫂,你也知道我心里有什么也藏不住。二郎总想着自己开间铺子,可又缺银子没门路的,若是四姨太能在二老爷耳朵边吹吹枕头风,那就不一样了。” 庄善若嘴角一翘,许家要开铺子的事与她又有什么相干。看来王有虎开了个木器行后,童贞娘早就按捺不住了。 童贞娘小心地觑着庄善若的脸色,又道:“再者说了,大郎最近日夜用功,正是为了赶八月的乡试。” 庄善若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大郎要去参加乡试? “怎么,大嫂竟还不知道?”童贞娘有几分意外也有几分得意,“也难怪,我看大嫂成日里忙里忙外的,家里的事也不大经心了。听荣先生说,大郎这半年学问大有进益,刚好八月州里有一场乡试,好歹去试上一试——考得上自然是最好,考不上也算是积累经验,为下回做个准备。” “大郎真要去考?” “那还有假不成?听说大郎当年参加院试,可是一举拔得头筹的。别看他在人情世故上糊涂,可是一到做学问写文章可是比谁都要明白!”童贞娘故意撇着嘴道,“我看啊,大郎遭此一劫,说不准今后还大有造化呢!万一有像大老爷那样的官运也说不准,到时候也不知道谁有那个福气得了凤冠霞帔的诰命。” 庄善若自然听出了童贞娘话里的冷嘲热讽,不过鸾喜产子,大郎进学两个消息太出乎意料了,她还没缓过神来。 童贞娘看着庄善若的脸色,又道:“二郎都打听过了,那州里乡试的应主考,听说是大老爷的同年,两人还曾经在京城里共过事。我私心想着,若是能从二老爷这儿讨个好,给应主考递个话儿,那大郎乡试的事岂不是事半功倍了?” 大郎竟要去参加乡试? 庄善若还是没能消化这个消息,她想不通,大郎怎么就闷声不响地做了这个决定。怪不得最近都见不到他人,原来除了上私塾便躲在房里用功。 童贞娘故意停了半晌,看着庄善若的纳闷的神色,心里有些痛快,看来这事她真的是不知道。 庄善若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大郎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什么时候,谁知道?”童贞娘偏了头想了又想,道,“似乎上年大郎有一回接你从县城里回来,就像是存了心事。老太太还特意寻他去问了问,大郎也只说是跟着荣先生学写了这些日子的文章,也不知道写得是好还是歹,想着下场去试试自己的斤两。” “是吗?” “老太太哪有不允的道理,据说年前就到大慈寺许了愿。”童贞娘似笑非笑,“我也盼着咱们家也能出个举人老爷,到时候看谁还敢欺负我们家!”她说着带着玩笑,也不十分热切。 庄善若心中别别一跳。 那回许家安到缘来包子铺接她回连家庄,一切都稀松平常,不过是时间上的巧合罢了。既然他有这个心,总要支持他才好。 童贞娘见庄善若神色松动,赶紧道:“大嫂,我去前头先准备着了。二郎当了一年掌柜,生生养成了急性子,若是我没将贺礼拾掇妥当,他又该絮叨我了!那老母鸡汤我炖了一日了,迎着风老远就闻到香味了。晚上你可千万别开伙,到前头凑合吃一顿得了。吃完了,我们妯娌兄弟四个上宗长府上贺喜去!” 童贞娘一气将话说完,生怕庄善若拒绝,赶紧扭过身去,急急往前院走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