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领粮 (第2/2页)
今晚个个给我天没黑就去睡觉,明儿得起早些赶路,头天领粮人肯定多。”李老太开口打破了这份安静,早些做打算才不至于到时慌了手脚。 “好嘞。”赵氏应和得分外利落,她真是头一次觉着早起做饭是如此快乐,吴氏也附着应了声。红豆瞧着自家二婶,觉得她的柔顺与当初因为没儿子底气不足而强装柔顺的林氏是不同的,吴氏应该是一个真正好脾气的人,否则她二叔那个混账哪能纳得了妾室。 红豆观察着吴氏的档儿,李老太也仔细看了红豆一番,犹豫着说道:“要不红豆留下来照顾老大好了。”李老太其实觉着到镇上去要走不少路,就红豆这小身板怕是去不了。 一听这话,红豆这笑嘻嘻的小脸立马就垮了下来。她从小到大可是从没去过镇上呢,这古镇怎么也得看一眼才对得起农女这个身份呀。 闺女这副失望样,赵氏是看在了眼里。 “娘,一个人头就是一份粮啊,这回就让她去吧,多领一份回来也好。”赵氏开口道。“就带上她吧,我这么大个人哪还需要她一个小丫头照顾。”李高也附和,他们夫妇一向觉着无论闺女小子还是多出去见见市面的好。 “阿嬤,小妹要是走不动了我可以背她,不会影响大家赶路的。”颂贤一向是家里最机灵的一个,一眼就看出了李老太担忧的事。 “阿嬤,我们也可以背小妹。”剩下四个颂也争相说道。 红豆一时间被这五个哥哥感动的狠,她知道无论是亲哥哥还是堂哥,都不是说着玩的,要是她走不动路了,肯定会争着背她的。 知道李老头也抽着旱烟帮着说了一句,李老太才松了口,同意让红豆一块去镇上。 “等你走到脚上长泡了,下回肯定就求着不去咯。”李老太虽然也眼馋那多得一份粮,可也担心红豆走到半道上就哭着不去了,那可是惹人笑话的。 “阿嬤,你就放心吧。”说完就跟只花蝴蝶似的飞奔回屋了,由不得李老太反悔。 次日一早李家没有公鸡打鸣也都早早的行了,吃早饭的时候天还是黑的。大门上的木板钉头昨儿个听了喜报后就被拆了下来。但这开门还是头一遭,门上积了多日的灰扑扑地撒了人一身。反正都是庄稼人,脏点也不怕。趁着天色转亮,就匆匆上路了。 随着天逐渐的亮,路上的朦朦胧胧的雾气也是看得清楚。清晨的天还是微凉的,直到赶了大半个时辰的路后,大伙儿身上才热乎乎了起来。直走了两个时辰,才看见白墙黑瓦的小镇。 进到小镇时,天已经大亮。有几户人家的烟囱冒着白烟,应是在做早饭。 真是比村里好太多了,红豆在心里直叹。房屋建的颇为齐整,带着浓厚的江南小镇的韵味。没来得及欣赏一番,红豆就被李老太连拖带拉着奔向领粮地儿。 等李家人到领粮地排队时,已经有好几百人在那儿候着了。看来都是提早来领粮的,倒是没见着一个熟悉的面孔,应该是离镇上比较近的村子里的人。没办法,人家占了地理优势,李家人一加进去队伍愈发长了。 没过多久,就有官差拿着钥匙赶过来开了领粮地的门,只见官差进去拉出了几十麻袋的大米出来,开始检查户牒挨个发粮。古代的户牒就类似于现代的户口本,记载了家里人口的姓名住处,出生年份。还有所在村的印章,镇的印章,府的印章,很是繁琐。用作户牒的纸倒比一般纸张稍厚实些,但还是需要小心保存,一旦毁坏,补办起来麻烦的很。 每个人头能分得一斗米,一斗米约有十斤,据说隔两月能发粮一次。十斤米,一个人省省吃倒也能挨过两月,甚至连抱在手上的孩童也能分得一斗米。一时间,直呼皇上英明的大有人在。李家人也乐意附和,说皇上好话总是没坏处的。 分米的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李家人也如愿地分到了自家的那份,提了提沉甸甸的米袋,红豆露出了和领到米的人同样满足的笑容,看来这个朝代的皇上是真的不错。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这份感激之情变质。不知道从哪儿运来好些秧苗,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当今皇上知道荒年民生不易,特赐下秧苗让老百姓能及时播下晚饭,有个丰收年。 这本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在分秧苗的时候出了岔子。若是重新排队或者按原先领米的队伍那样顺序领,大伙是没有意见的。可偏偏领粮的一个官差头头非要大溪村的村民先领,说什么大溪村的灾情较为严重。 这闹的是旱灾,所有的庄稼都枯死了。不似蝗灾还有灾情轻重之分,那官差头头明显是给小大溪村开小灶,这领秧苗和领米可不一样,领的早的总能领些壮实的秧苗,且早些回家插秧,那存活率就高。队伍里还有人指出那官差头头正是大溪村的人,一时间队伍闹哄哄的,直到官差抽出明晃晃的刀,这才安静下来。 结果大溪村还是比别个村的人先领了秧苗,李家人按人头也总共领到了一百株秧苗,秧苗说好不好说差也不差。 民不与官斗,自然可知当官的有多大权力,连一个小小的官差头子都可以给老百姓下绊子,这让红豆隐隐希望家中的哥哥们能当上官,当官的福利好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