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节歌姬(2)粉红票210+ (第2/2页)
在衣襟里,道是。 两人正要出去,盛修颐又喊他:“……倘若是没有家室的人,最好了!” 这话是说,可能事成之后要灭口。 来福道是。 盛修颐歇在外院,满心都是这件事,辗转反侧,半夜都难以入睡。 次日是三月初三,盛修颐的第三洗三朝的日。他早早起了床,外院服侍的丫鬟伺候穿衣洗漱,又捧了早饭。 来安、来福进来禀告昨晚盛修颐吩咐的事:“······陈爷接下了银,一块不剩。让我们回来告诉世爷,请放二百个心,今日落日之前,人定会帮世爷寻好。” 盛修颐满意的点头。 在尘风堂有这样的规矩:倘若来托办事的,堂主觉得事情很麻烦难做·就会在对方送来的银里丢下一块,或者几块。倘若是丢下一两,需再送一百两去,事情才能办成;丢下二两,就是再送二百两的意思。 这不仅仅是再多讨钱,还是一种暗示:事情难办,办得成、办不成看机遇。倘若愿意继续托付,拿钱来;倘若不愿意,银退回去′以后亦不要登门。就算再拿钱去,尘封堂亦不承诺一定可以办妥此事。 他们才不会给托事人满口承诺。 因为不管什么事,都有变故的、 倘若一口气把银全收下,既是给了托事人极大的敬重,又是承诺此事定会成。 *记住牛屁屁书院*本站正确网址。nppsy。把。改成. 能享受这等待遇的,满京都没有几人,盛修颐就算一个。 他微微颔首,说知道了,又问:“侯爷下朝了吗?” 今日是孩洗三朝,东瑗让他讨了孩的名儿进去。倘若没有讨到名字·盛修颐不知道怎么跟东瑗说。 东瑗很精明,不好糊弄。 “还没有。”来福道。 “去大门口等着,侯爷下朝了来报我。”盛修颐道。 不过片刻,盛昌侯就回了府。 一见在书房门口等着的盛修颐,怒气就上来了,冷哼一声,带着几个清客进了暗书房。 几个清客给盛修颐拱手,恭敬喊世爷。 世爷也同他们行礼,跟着父亲进了暗书房。 “做什么?”盛昌侯坐在太师椅上,神色冷峻·言语含怒。 盛修颐倒没有异常,清冷低声道:“爹爹,今日是孩洗三朝·您给赐个名吧!” 盛昌侯心里怒焰四迸,却又不好在幕僚前面说出什么,顿了顿,才道:“既要取名,就叫‘诚,吧。诚者天之道,诚者人之道。立言修身,先守诚信。” 这是在骂东瑗,说她不诚实。 盛修颐听着·忙作揖:“多谢爹爹赐名。” 他好似听不懂。 盛昌侯又是一阵气。 几个清客就起身·给盛修颐道喜,恭喜三少爷得名。 盛修颐笑着·就跟盛昌侯行礼,退了出去。 他回了内室·屋里的丫鬟婆们正在准备孩洗三朝的东西,熬好了槐条艾叶水,在外间厅堂里供了供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东次间临窗的炕上放了挑脐簪、围盆布、金银锞、斗儿、秤坨、牙刷、青布尖儿、青茶叶、新梳、胭脂粉、猪胰皂团、香烛、生熟鸡蛋、棒槌等等东西,堆了满炕。 丫鬟婆们见他进来,忙屈膝给他行礼。 盛修颐让她们起身,听到内室里有女人说话声和笑声。 他举步进来,看到内室炕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摆了几碗桂花缸炉或油糕作为供品。 东瑗半靠在拔步床上,盛夫人、二奶奶葛氏、表小姐秦奕都在跟前,还有乳娘、罗mama、康mama、二奶奶葛氏身边的葛mama,各人的大丫鬟,站了满满一屋人。 看到盛修颐进来,大家都给他行礼。 盛修颐让众人免礼,也给盛夫人行礼。 盛夫人正抱着孩。 孩睡醒了,睁大了圆溜溜的眼睛。 肌肤比刚刚生下来时白了一点,瞧着更加有趣。 盛夫人头一件都是问他:“你爹给孩取名了吗?” 盛修颐道:“取了!爹说,叫盛乐诚。君养心,莫善于诚。诚乃君修身、齐家、治国、立功、立德之本。” 盛夫人听他念那么多,也记不住,只觉得诚字很好,就笑逗孩:“诚哥儿,咱们诚哥儿有名字了!” 东瑗听着,微微笑起来。 外面丫鬟进来禀道:“夫人,奶奶,镇显侯府的老夫人和各位夫人、奶奶、小姐们都来了……” 盛夫人忙把孩给了乳娘,哎哟道:“瞧我,瞧我!居然抱孙抱得忘了时辰。” 说着,带了康mama等人迎接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