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六章 庭院授业(二) (第2/2页)
腔热血,不惧生死的冲锋陷阵,到头来,清明时节,连个祭拜的墓碑都没有,岂不令人寒心?人终究是死了,再多荣华富贵也无福享受,李承乾只想告诉这些学子,你我岁月安好,皆因有人负重前行。 “嘭嘭嘭”李承乾重重的敲击着黑板上的“感恩”二字,朗声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应当感恩,百姓赋税于我等口粮应当感恩,而今四海升平,不惧外夷来犯,皆是我大唐边关将士威风赫赫,替我等扫去饿狼猛虎,我等切不可因身出功勋之家而傲然自若,当怀一颗感恩之心。” “大兄,高阳明白了,那些死去的将士,那些仍在漠北边塞守卫大唐疆土的将士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去感恩,我们能高枕无忧的坐在这里,都是他们有鲜血换来的。” “樱琳也明白了,往后樱琳从阿爹那儿拿些银两接济那些死去将士的遗孀,也好让他们在天之灵有所宽慰......” 殿外的程咬金抿了抿嘴,没有说话,面团子似的糙脸上挂着几缕欣慰的笑容,静静的听着自家女儿的义气之言。 一时间,众女子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各个踊跃发言,就连那五岁大的小汝南也信誓旦旦的说要偷几个太极殿的花瓶儿送给那些将士,惹得殿外的李世民及长孙哭笑不得。 见众人也说的差不多了,李承乾挥挥手示意众人安静,遂之道:“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或物值得我们去感恩,除却那些值得令人敬畏的将士,还有其他,譬如这凉秋,这初阳,咱们生活的这一片阔地,一草一木,皆值得我们去感恩。沮丧的时候听听夏日的晚风,难过的时候在荷塘边丢丢小石子儿,当你怀着感恩之心去生活,你会发现所有的阴霾都会烟消云散。” 李承乾说的有些快,见不少人正在默写自己适才所言,很贴心的拾起一只新粉笔将方才之言写在了黑板上。 不多时,众人搁笔抬起脑袋,继续看向李承乾,却哪知晓李承乾突然笑道:“散学。” 这一个时辰还未到,怎的就散学了?要知道往昔在弘文馆学习可是整整两个时辰,一时间,大小萝莉皆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李承乾。 “今日初次上课,一个时辰便可,你们可以散去了,我东宫可不管午饭哦!” 李承乾的打趣之词引来不少女子弯眉浅笑,长乐轻捂皓齿笑道:“大兄,散学可以,只是你还未布置作业呢!” “作业?” “是啊,温故知新,往日散学之前,孔先生都会布置一些作业呢。” 想不到课堂作业流传竟有千年的历史,李承乾还真没考虑过要改布置作业,便询道:“长乐,孔先生往昔怎麽布置作业?” “能有什麽,还不是让我们每日抄录”还未等长乐发声,高阳撇撇嘴抢先道。 小丫头厌学情绪高涨,那撇嘴嫌弃的小眼神也不知兢兢业业的孔颖达看了后会不会倒吐一口老血。 “那这样,散学后你们便写一篇关于感恩的领悟,明日交上来即可。” “大兄,那可有字数限制?” “大兄,那当用何种文体?” 前一问乃是高阳所问,后一疑乃是长乐所疑,当就这两句话,便也知晓孰勤孰惰了,李承乾回道:“字数不作要求,文体不限,诗词歌赋皆可。” “噢耶!”高阳朝着旁侧的武媚娘笑嘻嘻的摆了一个胜利的小手势,喜上眉梢,乐的不行。 “啊?”倒是长乐听闻后,轻轻一愣。 见状,李承乾询道:“长乐,怎麽了?” 长乐回道:“大兄这作业要就太宽松了,长乐且不知如何下笔。” “额”这次换做李承乾愣了半晌,自己这纯粹是替她们减压,故意宽松要求,怎的反而向来聪慧的长乐不知起笔了呢? “往昔,孔先生都有具体要求,我们按照要求便可完成作业。只是大兄突然不限所有,现如今长乐还真的不知该怎么写。” 至此,李承乾才明白,这孔颖达的教育方式还颇有一丝后世应试教育的模样,圈个圈,只让学生行走在圈子里,而今李承乾将圈子擦掉,这些少女在圈子里呆久了,竟不知如何走出圈子。 “那依照长乐之意,大兄替你们规划好书写感悟的具体要求?” “别呀”高阳连忙喊道吗,莞尔小跑至长乐身边,贼兮兮道:“姐,我给你规范要求便是。” “嗯?”长乐略带疑惑的看向高阳。 高阳乐滋滋道:“字数不低于八百,文体仅限文赋,感恩的感悟就写咱阿爹阿娘的慈爱,你看,这样成麽?” 长乐微微思忖了一会,莞尔连连颔首道:“听你的!” 见着长乐应声后,高阳翘起小脑袋喊道:“还有谁不知如何书写感悟,到我这儿来,我给你安排要求。” 话音一出,还真有不少少女漫步走向高阳,此情出乎李承乾的意料。他哪里不知道小丫头之所以这般热心诚然是不想旁人连累她多写几个字而已。 看来懒惰也有懒惰的机灵! 殿外的老爷子及长孙还未散去,两人像个寻常的父母一样,望着正在授业的儿子,瞧着长孙一脸的骄傲,李承乾心中一暖,当即在黑板上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正如今日授业旁人一样,李承乾亦心存感恩,感谢这片天地的温柔相待,给予了自己一位威风赫赫的父亲,又赏赐了自己一位贤良慈爱的母亲,这让前世乃是孤儿的李承乾享受的不能自拔。 殿外那群文臣武将早已在李世民吃人的目光下散去,怀里搂着大唐清丽无双的凤鸳,眼睛望着那几句诗词,感慨道:“当年乾儿中毒身居终南山数载,观音婢你每年都会派人将亲手缝制的衣服送去终南山,这一晃好几年了,你的乾儿可不曾忘记。” 长孙依偎在李世民的怀里,秀目凝看那秉笔直书的少年,眼里充满了柔色,轻轻浅语:“是我们的乾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