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6节 【政委的大能】和【伟光正的力量】 (第2/2页)
看着那些资料。他有些得意想道:妈的,咱中国人就是聪明啊,看吧,俺们第一台蒸汽机就是20匹牛力耶。哼哼,大阴蒂国的纽科门发明的第一台蒸汽机,好像才只有五、六马力吧,而且还是1705年才搞出来的;即使1765年,瓦特同学改良地蒸汽机也才10多马力啊。 看了一会儿,陈举却皱眉道:“不过。就是体积有些大了。照这样算来。咱们的只能装得下一台啊。功率会不会不够?”陈大官人越看越觉得有些不对劲,虽然的体积。重量都不是很大。并不是陆地巡洋舰那样的变态级存在,可仅仅用一台20匹牛力的蒸汽机作动力,也未免太过分了。 其实,陈大官人完全要求太高了。要知道,现在的蒸汽机的设计思想,不但比另一个时空的第一台蒸汽机先进得多啊,甚至比瓦特同学改良的蒸汽机,都还要先进几分。这个东东上面采用了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机构、节气阀、压力计、滑阀配汽机构和飞轮等等现代蒸汽机的技术,反正只要是当时能够生产出地元件,几乎都被用上去了。 那左峰却颇为自信的答道:“主公放心,我们亲自做过试验。一台绝对能带动的……”其他三人也是拍着胸脯保证,肯定没有问题。 “哦,那就好那就好……”陈举虽然觉得有些不太放心,可他毕竟不是搞这行,想来想去也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盘算了一阵,心中暗道:“嗯,20头牛拖动一辆小坦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吧……” “很好,如果这次试车成功,我重重有奖!而且,你们必将会青史留名的,哈哈哈哈……” ※※※※※※※※※※※※※※※※※※※※※※※※※※※※ “对了,既然还有一会儿才到研究所。那现在就说说,你们研究所搞的另外两种蒸汽机吧……” “呃,主公,准确地说。另外两种都不是蒸汽机,至少不是完全的蒸汽机……”左峰斟酌了语言,开始简单向陈举介绍起来…… 应该说陈举公布的,对当时尤其是知识界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但让东汉人民开拓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基础科学。同时也极大刺激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在陈举那些基础科学理论上,这些家伙很快开始了进一步的发挥。但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些知识分子们们由于在思路上地分歧,或者对知识的理解等方面地差异,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很多学术派别,以及各种针锋相对的理论。反正在这会儿。不管在自然科学理论的哪个领域中,几乎都是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科技发明更是如此。 所以,不但飞行器有天灯、木鸢、竹蜓三派论战,左峰领头的蒸汽机研究所也存在流派之争。他们对于蒸汽动力,准确的说应该是热动力地理解不同,而形成了三大派别:前两者是往复式蒸汽机和蒸气轮机,最后一种则是让陈举差点掉下巴的东东——燃气轮机。甚至就连也有观点的分歧。除了郑伟等人搞的常规蒸汽机,还有一帮人在迷恋“锅驼机”这种另类的玩意儿。所谓“锅驼机”,就是将蒸汽机安放在锅炉上面或旁边,并与水泵、阀门等辅机组成的一个紧凑的整体动力机组。 各种理论互不相让,各自都能搬出一套一套的说法,就连左峰这位所长也是毫无办法。不过。目前也只有郑伟等人所在地往复式蒸汽机派有了看得见的成果;其他的派别还在拼命攻关呢,其中的“锅驼机”派又要好一点,他们好歹作出来个实物,而且还能开动,当然效率是没什么指望的;蒸气轮机派的作品就很扑街了,除了噪音大这点“优点”外,简直一无是处,“只能用来驱赶鸟雀”;虽然前两者的效果都只能是“笑”果,但多少还作出了东西,“燃气轮机派”就有点“惨无人道”了。他们还处于的探索阶段呢。连燃料使用酒精还是石油都没定下来。 至少现在看起来,常规蒸汽机派是大占优势了。也正因为如此。郑伟郑大能、常光常子亮、刘正刘辅奇,才被号称当时的“蒸汽机三杰众”。这三位加上左峰左逢青,是后世公认的蒸汽机四大祖师爷。因为左峰在其他领域名气太大,所以在外行人看来,他在蒸汽机领域中的名气,反而显得不及另外三人。 在这四大祖师爷中,又以郑伟郑大能最为有名,作为往复式蒸汽机的总设计师,他的名气确实太大了,搞得后世都把“郑伟”、“郑大能”作为蒸汽机或蒸气动力的代名词。可是,传到后面,不知咋的,就传走了味,居然把“郑伟郑大能”传成了“政委地大能”。 这显然是错误地,我们大伙都知道,陈大官人麾下的政委一直都是苍蝇王石越石先生,而不是别地什么人。咱们石越政委虽然具有这项恐怖的大规模杀伤技能,但这位苍蝇王阁下对于蒸汽机方面,却是一窍不通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理解,传言总是会变味的。就像那个著名的笑话:“76岁的哈雷将军,将骑着那匹叫做彗星的战马,在今天晚上视察我们营地……”一样,把“郑伟郑大能”传成了“政委的大能”,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 ※※※※※※※※※※※※※※※※※※※※※※※※※※※※ 东莱郡,不其城外五十里,崂山庄园,多铆蒸刚研究所。 此时,研究所内外彩旗飘飘,凯歌高奏。无数标语、横幅拉的到处都是,简直像过节一样。 由于是在多铆蒸刚的本部,那些标语、横幅上的内容当然不会有什么例外,比如: “炮塔越多越光荣,烟囱越多越进步!” “多即是好,大即是美!” “多联装多炮塔、铆接式装甲、往复式蒸汽机动力、刚性悬挂行走机构,是最伟大、最光荣、最正确的战车设计方针,也是指导大汉战车发展方向的宗旨!!” “多铆蒸刚战车代表了最先进武器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先进科技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官兵的的根本利益。” “以炮塔更多为荣,以炮塔少无为耻;以蒸汽动力为荣,以肩挑背扛为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 陈举一行就是在这种近似于搞运动的氛围下进入多铆蒸刚研究所的。 和--绿@色#小¥说&网--网文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