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8节 超级驴声大奖赛(上) (第1/2页)
光和四年,九月二十。东莱郡,不其,太守府。 刚刚一进客厅,陈举就看到郑巨巨和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坐在客厅里的谈论。这两个年轻人也是陈举的熟人,一个是鲁国的孔融孔文举,另一个则是乐安的国渊国子尼。这两位都是郑玄的门生,同时也是杂志的创刊元老,和陈大官人关系好得很。以孔融为首的这伙学子们,自从陈举拜入郑玄门下后,平时对陈举都是“师兄、师兄”的叫得亲热无比。 在郑玄的门生里面,陈举的威望是最高的,尽管年龄不是最大的,也不是入门最早的,但这些家伙都管他叫师兄。这不,这两个家伙一见陈举进来,都笑嘻嘻的站起施礼道:“孔融给师兄见礼!” 学馆里的士子们对这位师兄都信服得很,可以说除了郑巨巨之外,陈举就是他们最佩服的人了。这首先因为陈举办的那些文化实业给他们带来了大量好处,写yy文和h文可以赚钱,整理各种经典又可以赚名声。放眼天下间,除了陈大官人这里,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好事。 其次,陈举又确实有本事,各种在他们眼里匪夷所思的东东层出不穷,后面还写了一套,当然让这些家伙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陈举现在又是身居高位,不但是朝廷的重臣。刘老大跟前地大红人,还娶了公主,成了皇亲国戚,光凭这样的身份,也值得敬畏几分啊。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陈举的家里有好多利用后世经验制作的美酒美食。对这些学子们来说。这些美酒美食的诱惑简直是无法抵抗的,这些家伙就组成了以杨江流为首的蹭饭集团。经常上门来蹭饭、蹭酒什么地。尤其是孔融这个酒鬼,更是以商量稿件等等名义,三天两头的就跑到陈举家里蹭酒喝。而且抱着酒瓶就不松手,还说什么喝了酒才有灵感云云,甚至还有什么“孔融斗酒,笔下万言”之类地语言。意思是说,他只要每天来喝上一斗美酒。就能保证日更一万。直到前年,孔融到洛阳去当了郎官,陈大官人的府上才算少了这位汉代李白。 嗯,原来是孔融这小子回来了。陈举也笑呵呵的迎上去,一手拉一个,说道:“哦,是文举和子尼啊。呵呵。文举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先让人带个信,我也好给你接风啊……” 突然,他注意到孔融的衣服有点不同了。当下笑着问道:“呓?文举,看来你小子这两年混得不错嘛!现在是什么职务啊?怎么都不给我说一声?”只见孔融的衣服上,挂着三彩青绶,腰间还佩有黑犀双印。竟然是个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见到陈师兄地口气有些不爽,孔融连忙涎着脸解释道:“师兄,小弟刚刚被朝廷授予北海相之职。因为想给你一个惊喜,所以没有提前告知,还请师兄不要见怪。你看,我这不是还没正式上任,就先到你这里来了吗。嘿嘿……” “切!你小子真是……”陈举捶了他一下,转身给郑巨巨唱了个肥诺道:“老师今日登门,弟子有失远迎……” ※※※※※※※※※※※※※※※※※※※※※※※※※※※※ “呵呵,子昂不必多礼……”郑玄笑呵呵的一摆手。就开始说明来意:“子昂啊。这次文举就任北海相,也想仿效你那样办学教化民众。他很欣赏元元大学的模式。他准备借你的光,在北海建一所元元大学的分校。老夫觉得这也是好事,你如果方便就派几个有经验的人,去北海帮文举把学校的架子搭起来……” 元元大学的模式当然好咯,开玩笑,那可是后世积累了上千年地经验啊。而郑巨巨又一直是位热心教育的人士,见到了这么好的学校模式,当然准备向全国推广啦。 哦,原来是这个事啊。陈举心里转了下念头,立即慷慨的说道:“些许小事而已,只需让文举说一声就是了,老师何必亲自跑一趟呢?子昂立即照办就是……” 当下就立即吩咐下去,从元元大学选派十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并准备相关的资料、器材什么地,过几天就去北海郡开分校。看着陈举这么爽快,不但孔融连声道谢不说,郑巨巨也是满脸笑容。 虽然眼下元元大学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很充裕,不过既然是郑巨巨亲自出面,陈举当然得买帐了。而且,通过建立分校,也能尽快推广等知识。这不但对整个民族的发展而言,可说是件影响深远的好事。而且,还可以同时得到郑巨巨及士子阶层的好感,提高陈举本人的名望,又能让孔融这小子欠自己一个人情。真是公私两利的好事情啊,要是连这样事都不答应的话,那就不是陈举了。 ※※※※※※※※※※※※※※※※※※※※※※※※※※※※ 众人接着谈了会儿,郑玄突然对陈举问道:“子昂啊,今年东莱郡的孝廉是否已经确定?”旁边的国渊一听这话,顿时一脸紧张地看着陈举。 陈举瞄了一眼国渊,故作不知地反问道:“尚未确定。难道老师有什么人选推荐给我?” 这几年,各地的天灾不断,很多流民都涌入了富裕地东莱郡,再加上经过营销部的大力搜刮,更是弄了不少赤贫阶层到东莱落户。现在东莱郡的户籍上已经有八十五万人左右,比起陈举刚来时翻了一番多。这还不算东莱的几万官奴、各个豪门地十几万家奴。以及从鲜卑的奴隶贩子那里买来的二十几万异族奴隶,要是加上这些,东莱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一百三十万了。 按照东汉王朝的制度,各个郡国每年可以按二十万人一位的比例,向朝廷推荐孝廉。按这个比例。现在东莱可以推荐四个孝廉了,虽然有四个名额。可还是远远不够啊。想想吧,二十万分之一地比例啊,这简直比博士还稀少。虽然孝廉并不用考试,但那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能比考博士更胜一筹。这段时间来,到陈举这里跑关系、走门路、撞木钟、送礼说情地可不是少数,而这些人都是非富即贵的大户人家。让咱们陈太守头都大了一圈。 郑玄看了国渊一眼,笑着说道:“子昂,你与子尼也是熟识,应当了解他的人品才华。子尼恭俭自守,才华横溢,现在他已经学有所成,就应当出来为国家做事。老夫认为他应该受到推荐,不知子昂认为如何?” 哇。连郑巨巨也来撞木钟了!不过,郑巨巨也并没有乱推荐,他说得不错,这个国渊确实是个相当牛逼的内政能手。在另一个时空,国渊就是阿瞒手下主治屯田事宜的官员,在他的管理下。阿瞒同学在五年内仓廪丰实,百姓敬乐其业,表现了超卓的内政才能。 陈举心里暗自得意:郑巨巨真是及时雨啊,我这里正缺人搞内政地呢。嘿嘿,等国渊当了郎官,我就马上把他要过来,现在长广那边还缺个县令呢。上去的孝廉如果下派地方任职,推荐的太守是有优先权的。所以,他几乎没有考虑,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