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新兵 (第1/1页)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征兵工作马上就开始了,王国栋渐渐的忙了起来,乔小贝也跟着忙了起来。 11月到12月,王国栋就一趟一趟的往镇上跑,当地人武部的各种检测,接兵同志层层筛选,王国栋就跟陀螺似得连轴转。 乔小贝也开始给王国栋准备起了东西,能够放一段时间的牛rou干,辣条,以及本属于王国栋的全套初中和高中课本,连带着各种笔记,装成一个不大的包袱,给王国栋备上。 十二月底,新兵入伍的时间到了,換上才发下来的新军棉服,王国栋胸戴大红花,在群众的敲锣打鼓中,深深地看了前来送行的王铁锤和乔小贝,踏上了去往西南边陲的某个城市。 人武部和接兵的同志不止一次的感叹,要是早一年,以王国栋的身体素质,就能进入时任武汉軍区以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标准的特种兵,保卫重要的国、家、领、导、人了。 只有王国栋低头笑:我二大爷就是知道这回事儿,才拘着我在家呆一年呢! 人人都以8341为荣,只有王铁锤,不愿意给自己养老送终的孩子参与到这些事情里面。 现在这个时代风大浪大的,王国栋又不是老狐狸,很有可能翻船,把自己埋了。 所以,王国栋服从安排,去了离家不算太远的某军区。 比起那些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时年十八,快十九的王国栋心智成熟,大高个的憨厚样子,一下子认识了不少同志。 再加上乔小贝给王国栋准备了不少干粮一下子就拉开了局面。 新兵按规定要拉到当时位于市郊的打靶场训练三个月,队列、投弹、射击等等,其他新兵觉得艰苦的cao练,对于王国栋来说,那都不算事。 这些训练远不如乔仁寿给他的训练艰苦,甚至比不上他自己每天早上的晨练。 王国栋除了完成新兵入伍训练,每天还会加训。早上比其他人早起,晚上训练一会儿,洗个冷水澡再入寝。 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唯一让王国栋不痛快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新兵训练时期,不能写信;二是,训练之余还要唱军歌。 听听乔小贝如黄莺出谷的声音,想想自己的破锣嗓子,王国栋立马察觉到了差距。 好在军歌基本靠吼,除了前几天的开口难,只要开了口就好了。 比起唱军歌,不能给乔小贝联系才让王国栋心如猫抓! 所以,新兵班班长李长志发现,王国栋同志是个好同志啊! 训练积极,爱好学习,除了唱歌差一点,基本上零缺点啊! 可天知道,王国栋以前一直是学习上拖后腿的那个人。 可谁让王国栋有个爱学习的媳妇,临别之前,别人都准备吃的喝的用的,只有他媳妇,直接打包了一叠书,就打发了他,照片都不留一个。 如果乔小贝知道王国栋所思所想,一定会呸不死他。 那一包牛rou干,辣条,烙饼,喂了狗啦! 作为一个中国人,乔小贝深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所以,她那一包干粮还真不是某一只狗独吞掉的。 所以,乔小贝同志,你千万不要在新兵营里面说这话,因为这是一个这是地图炮啊! 三个月新兵训练,王国栋是适应得最好的,也是人生中知识水平增长得最高的时期。 从来没有弄懂的数理化,此刻突然开窍了一般。 而且还能学以致用,把这些东西和自己现在学的新兵训练内容相结合。 一个步兵班十二个人,十人用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另外两人用五六式冲锋枪,可到了王国栋哪儿,刘大志觉得为难了。 不管给王国栋哪一样,都觉得不得劲。 这丫的天生就适合战场,他在哪儿就是一柄人形兵器,就该给他全配上! 刘大志没了办法,把自己的难题交给了自己的老上级,他的班长,现在的连长汪正昌。 汪正昌也旁观过几次王国栋训练过后,也没有了主意。 王国栋的分配问题,就这么一层层的上报了上去,小小的问题就那么一点点的被放大了。 等到王国栋自己察觉到关注自己的目光有些多的时候,收敛已经来不及了。 王国栋带着防备和杀意的眼睛扫过司令员赵和平的时候,赵和平看着狼崽子一样的王国栋,笑道:“这小子,我要了!” 王国栋注意着那个穿着作训服,犹如一杆标枪一样的中年男子,眼睛眯了眯,那个人犹如在剑鞘里面收藏妥当的宝剑,就算有意收敛,也挡不住那股子杀意。 这个男人跟他二大爷一样,也是枪林弹雨里面走出来的。 不过,这和他一个还在新兵训练期,压根算不上真正的兵的兵,有什么关系? 王国栋看着班长敬礼目送走了那个中年男人,扭过头继续射击。 最近的射击训练有点多啊! 不过,正合他意! 赵和平一进办公室,找到王国栋的档案,翻了翻,就笑了,“这种忽悠人的东西,拿来给我看什么!我知道他爹娘叫啥,住哪儿,什么学历,有啥用?这年头,一天学校没有进和高中毕业有多大区别?整天玩这些,不腻么?这兵是谁接的?叫上来。” 人很快就上来了,赵和平拉着人嘀嘀咕咕半天,然后就笑了。 “我说哪儿来的这么好的苗子,原来是王铁锤的侄子。” 赵和平对着警卫员说道,“小伍,等新兵训练期结束,安排王国栋去汽车班,先学习学习。如果还成,就继续安排学习,都说王铁锤当年进部队摸啥会啥,会啥精啥,我倒要看看了。” 警卫员伍宜良点点头,心底开始对王国栋默哀三分钟。 王国栋同志,这是领导对你的器重,也是你的机遇,好好接招吧! 王国栋突然觉得背后一凉,挠挠头,想了想,最后只能把这种不好的预感搁在一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