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家_第六十章重工联合商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重工联合商会 (第2/2页)

那松花皮蛋,崇祯皇帝也不由的赞叹了几句。

    而京城之中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更是四处打探那玻璃碗与香水的出处,为了得到一只玻璃碗和一瓶香水,一个个都花了不少的心思,那玻璃碗的价钱被炒到了一千多两银子的地步,香水则被炒到二百两银子的水平,还只是有价无市,因为那些手中有唐同送的玻璃碗和香水的都是有钱人,哪里会去把这些东西卖了,而且这些知道了手中的东西如此的值钱后,对唐同更是另眼相看了。

    没有人知道,那玻璃碗与香水被炒到这么高的价钱,都是唐同在背后推动的,在后世的现代商业中,不会商业炒作的人只怕不多,因为后世的商业炒作几乎都泛滥成灾了,一块破布都可以炒作成古董,一名丑女都可以炒作成西施,于是某位jiejie也能成为某些人眼中的貌亲如花倾城倾国了,在这种环境下,唐同要是不懂,那就可以笨的再去投过一胎了。

    在唐同准备回转江南时,吴三桂被杀一案也有了结果,在罗侍郎因为爱子之死,心中痛恨吴家的心情之下,出手干扰了大理寺的查案,在罗侍郎看来,自己的儿子被吴三桂打死了,那么那个杀了吴三桂的人也算是为他的儿子报了仇了,自然不想让吴家能如愿的找到那个杀吴三桂的凶手,最后大理寺找了十几个替死鬼把案子结了。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自然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但吴家的势力不在京城之中,对于这样的结果除了几声置疑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至于那祖大寿,他本是袁崇焕的手下,因为袁崇焕通敌一案,崇祯皇帝虽然没有把他怎么样,但在这个时候,祖大寿也不敢出这个头。

    袁崇焕的案子在后世的争论很大,在唐同看来,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后来满清把他立为了民族英雄,这让后来的大汉主义者有些接受不了,以唐同个人的观点来看,这袁崇焕通敌是没有的事,但这人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却又刚愎自用,这点是不用置疑的,那种修堡的战术,实在是可笑之极,费尽财力不说,何曾对建奴构成过威胁。

    若是岳飞,唐同就算拚光了手中的血本也会去把他救出来,但对袁崇焕,唐同却没有把他救出来的意思,因为袁崇焕的本事不值得唐同把自己手中的血本拼光了。

    这个时代在大明真正有军事才能的,一个是孙承宗,其次是洪承畴,再后是被唐同杀了的吴三桂,可惜有两个做了汉jianian,而孙承宗虽然才能卓越,但大明已经腐朽不堪,任他孙承宗洒尽一腔碧血丹心,也挽救不了大明朝的轰然倒塌。

    唐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挽救这个大明朝,唐同想挽救的只是汉人百姓与华夏文明的传承,所以唐同才会在暗中拚命的扩充自己的势力,而扩充势力就要有钱,因为近代热武器的军队不是靠人数堆出来的,而是靠钱堆出来的。

    回常州的时候,众人是坐船回去的,这次与唐同一起回常州的还有几十名重工联合商会的理事与工作人员,还有一名监管矿业的太监李公公。

    这名李公公还只有十七岁,只不过是宫中一名普通的小太监,本来这个肥差是落不到他的手中的,但那些皇亲国戚们为了自己能多得点好处,一是在矿藏的规模上只报成了一个小铁矿,让崇祯皇帝也没有在意,二是弄这么个小太监来,只是让他走走过场,好处可不能让它落在了这太监的手中。

    唐同在后世时,曾经到过马鞍山市,一行人到了金陵后,招了一些工匠与做过矿工的人,便直接到了马鞍山,经过三天搜索,终于找到了铁矿所在地,这一好消息立即让那些理事们上报了各自的主人,得到这个好消息的皇亲国戚们便积极的动用各自手中的势力,弄来了大量有经验的矿工和炼铁的工匠,仅仅只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开采出了铁矿,与此同时,炼钢厂也在同步建设,由于采用了唐同的设计,在又一个月后,一个年产二千吨的钢铁厂建成了,当第一炉钢出炉后,经验证,所产的钢材比大明现在的钢材质量要好上一些。

    唐同见大事已定,这才回转了常州,而这个时候,唐同的财政上出现了危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