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471章 红楼110 好了歌之好啦 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1章 红楼110 好了歌之好啦 十 (第2/2页)

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蒙双行夹批: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

    且分别来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两句简易之极,看过后文的当然是指宁荣败落前和败落后的对比,因此脂爷分别批的“宁、荣未有之先”及“宁、荣既败之后”对于稍微熟知红楼梦的人来说,这种“批”几乎如同废话,

    而“蛛丝儿结满雕梁”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更是可笑,特地指出“潇湘馆、紫芸轩”有何意思?卖弄自己懂得大观园几个馆名尤其是宝玉和黛玉的馆名吗?而且这“雕梁”恐怕更是统指贾府被抄的所有房屋,因此,这批也没什么特别价值,只有些类似什么宝玉之后又回到大观园看到这珠丝儿的“强解”而且“无味”的“价值”,

    而“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与之前相比更是莫名其妙!首先贾雨村发达并非在贾府败落之后,而是之前早就已经发达!

    而且这里把贾雨村单独拿出来说这么一句,是不是太抬举贾雨村了!虽然贾雨村之后靠出卖贾家保住了官位,但也仅是保住官位或最多有略升而已,哪里就能“暴发”?只要看看皇上召见贾政时对贾雨村的态度,便知贾雨村不过是被忠顺王等暂时利用的小小鱼而已,哪里就会对贾雨村“感激涕零”到要让其“暴发”的地步?没让他暴死就对他够客气的了!

    而且贾雨村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比贾府更惨!这里既然是对红楼梦一个大悲剧的大总结,何必还要“特地”“显一显”贾雨村的所谓无稽之什么“暴发”的“大喜剧”?

    这里如果要说甄士隐进行“好了歌注”,可能更多是反应当时普遍存在的现状,而并非主要是对红楼梦中的人进行什么“伏笔”!

    之后的判词和红楼曲已经对红楼梦中几乎所有重要女子的结局做了非常全面和细致的伏笔,根本不需要这里再进行什么“暗示”,因为这好了歌以及好了歌注是当时普遍甚至非常普遍存在的情况!

    后又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这里又哪里有忽新忽败了?!明明就是从新到败,从丽到朽!仗着自己知道几个什么“新”、“败”、“丽”、“朽”的字,就好来耍花枪?(外人注:哈哈!大白纸说得毫不留情面!但也是脂爷太托大了的缘故!)而更是哪里来的什么“反覆”!如果“解成”“不能反覆”,还有些靠谱,但这就是“批”的水准?(XX注:感觉这“忽”来“忽”去,和“忽悠”两字基本没什么差别了!)

    (外人注:正是,如同小学生在批李白的“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批”后如下: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批:一疑再疑,忽光忽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批:忽月忽乡,反覆不了”,(XX注:哈哈,觉得你“批”得更有趣更实在(外人注:呃…)))

    而接下来恐怕便是误导更甚或者说狐狸尾巴更高的“批”!

    即“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这里是明道宝钗和湘云是终老而逝,但宝钗的结局几乎铁定是雪里埋!因为以宝钗的聪明和美貌和“志向”,如果错过宝玉,甚至错过贾雨村,恐怕还有“后来者”,而宝钗是极可能在随贾雨村后,贾雨村立即便被判大罪,宝钗只能沦为“罪妇”,而居无定所,而且恰好在隆冬之时,此时,如果宝钗儿寄身草屋或破庙,被雪重压,是极有可能被雪里埋的!(外人注:悲惨!)

    这里在前八十回有一段文字量相当不小的情节有一些非常惊人的巧合!

    即刘姥姥给贾母讲的“故事”中,似真似假,讲了许多让人现在看来是“惊心”的“论据”!

    首先是刘姥姥讲一个十七八小姑娘雪地里抽柴的事,结果突然失火了,后来又讲“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儿似的。后起间,真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长得粉团儿似的,聪明伶俐的了不得呢。”这里几乎完全合乎贾母的儿子贾政生贾珠,然后贾珠死,再生宝玉的事!

    刘姥姥不一定对贾家的事知道得这么清楚,连年龄都算得这样精确,因此,这里很可能是曹雪芹“一时心动”,而突然想借刘姥姥来似真似假有真有假地“影射”一下几个关键人物的结局,反正几乎没人能看出来,又是刘姥姥这样的人喜欢讲一些这样的趣闻的实录,“何乐而不为”?(外人注:虽然内容是悲苦的,但也足反应曹雪芹的心思之敏锐和非凡)

    否则,以曹雪芹的惜字如金,绝不会无端端花这么多文字写几个“无聊”的故事!

    因此,其余故事的文字便可拿来做重要“参考”,之所以是“参考”,便是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大概能信其中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就应该差不多了,否则如果全“中”,那就相当于完全泄露天机,而且是借刘姥姥的这说笑的嘴里泄露的天机,未免有些荒唐了!

    因此,刘姥姥说的“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字叫什么若玉,知书儿识字的,老爷太太爱的象珍珠儿。可惜了儿的,这小姐儿长到十七岁了,一病就病死了。”无论是“病”还是名“若玉”,就是“赫然”直指向林黛玉的!但因为前面说了,这里不能“更明”地说,所以只说是病死了,但这个人显然是暗指向林黛玉却是无疑的!

    而刘姥姥既然连宝玉和黛玉都“说”了,那剩下的那个“小姑娘”便只能是薛宝钗,不但年龄等都合得上,而且恰巧在雪地里!

    而且,“最重要”的是小姑娘在拾柴!拾柴做什么呢?有人说这里暗指雪地里抱柴,即由“雪抱柴”暗含“薛宝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无论是不是字面上的巧合,但这个情景这个情节却是直指薛宝钗无疑!

    而为什么刘姥姥之前刚开了个头就有失火发生,而接下来之后只能单独讲给宝玉听,显然也是为了怕听得人多了,有“泄露天机”之嫌,更知刘姥姥这段“虚构”的“诡幻小故事”的不同寻常!极可能就是属于曹雪芹当时的“灵机一动”,

    而从“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之后的甄士隐注及“脂爷批”,且待下文。(外人注:曹雪芹伏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伏笔时都是专门在太虚化境中不但作画作词,还作曲,是如此郑重和庄重来推出伏笔的!这里一个甄士隐竟然一个“好了歌注”就“伏”了这么多重要人的如此重要的“结局”,真是如同茅厕里还能捡到红楼梦八十回后原文了(XX注:哈哈!))

    “哈哈,真是要对脂爷说‘好啦’,别装神弄鬼啦。”小戒哈哈道。

    “看不懂曹雪芹的原文,所以只好看脂大爷的幼文。”小猴笑道。

    “两位师兄果然打妖魔鬼怪毫不手软,”老沙笑道,“表示敬意。”

    “连这都要表示敬意,足见脂爷果然‘吓’住了不少人啊!”小戒冷笑道。

    “留给你打,用不着我出马。”小猴笑对小戒道。

    “什么?!”小戒叫道,“你以为我愿意打啊!”

    “阿弥陀佛,”小唐双手合什道,“要打就只打一个,不要伤及无辜,尤其是与脂有一定关系的许多人等。”

    “小唐说的是。”小猴小戒老沙忙点头道。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