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456章 红楼109 本质之三 二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6章 红楼109 本质之三 二四 (第2/3页)

所听闻的,和这些人在一起,恐怕她也是待的时间长一点便有些“受不了”的,

    ““回头见惜春站着,便问道:“四姑娘为什么这样瘦?不要只管爱画劳了心。””这里借妙玉一笔“带出”惜春,也堪称“巧妙”,因为妙玉和惜春堪称“有缘人”,

    ““惜春道:“我久不画了。如今住的房屋不比园里的显亮,所以没兴头画。””这样的话也几乎只有曹雪芹能写得出,不但完全符合惜春的口吻,而且那个“没兴头”也是惜春之后会出家的心情小迹象,

    ““妙玉道:“你如今住在那一所?”惜春道:“就是你才来的那个门东边的屋子,你要来很近。”妙玉道:“我高兴的时候来瞧你。””这简短的话儿读起来多么顺爽!两人的真实和内心如刻纸上!与之前妙玉和其余人等说的那些“客套话”,可谓鲜明对比!

    ““惜春等说着送了出去。回身过来,听见丫头们回说大夫在贾母那边呢,众人暂且散去。”妙玉与惜春的事埋下伏笔后,所谓先“完成”贾母之事,

    而既然这回比较“大量”地说到妙玉,不妨来说说妙玉的可能的结局,

    妙玉的结局恐怕是如同史湘云的结局一样,属于八十回后最难的结局之一!

    妙玉的“判词”是“〔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rou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仅从这判词便可看出曹雪芹对妙玉是肯定甚至是非常肯定的!

    首先,曹雪芹肯定了妙玉的气质和才华都是顶尖的,而且对妙玉的“天生成孤癖”还特别特地解释为是因为“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这一点,恐怕在任何时代都会有人出于“妒”而来“嫌”,

    而接下来的判词即涉及到妙玉的结局!

    即“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几句,说实话,字面上实在是“太”残忍!因为“可以”理解为如下:妙玉在人将“老”的时候,却突然“觉悟”认为是“孤负”了自己如此美妙的青春,于是,这里便有“春心荡漾”甚至“情窦初开”甚至“以心相许”的事发生!

    因为,也许就在这“春心荡漾”甚至“情窦初开”之时,有“人”来到了或说闯入了她这最隐密甚至最封闭的心房,

    这个人是谁先不表,而且这几句也算不上什么“残忍”,甚至还有一点为妙玉高兴,因为,女子之情,自然情感,就算是妙玉,既然她碰到了能让她“春心荡漾”甚至“情窦初开”甚至“以心相许”的人,为什么要“孤负”呢?

    但接下来的那句话便让人有些丈二脑袋摸不着头脑甚至要炸了头了!

    怎么突然就“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风尘,有人解释为青楼,但妙玉当然是绝不可能去青楼的,而就算被人骗甚至被人强逼强绑到青楼,她也应该绝不会屈就的,而且让妙玉的结局是去青楼这个也太夸张了!实在绝非曹雪芹之前如此夸妙玉到几乎极点却突然“要”妙玉堕到如此的结局!

    虽然之前说过红楼梦中的每个人到他的最惨,但妙玉如果结局是青楼,那几乎人人都可以结局是青楼了!实在,妙玉到青楼,无论是逻辑,还是意旨,都相去十万八千里,套句大白话,就是“这根本就没什么意义嘛!”(外人注:额,想笑又笑不出!)

    因此,这里的“风尘”两字先放一边,先来看看之后的“肮脏违心愿”!

    这“肮脏违心愿”便让人似乎抓到“重点”了!

    即谁肮脏?能让曹雪芹在红楼梦骂肮脏,而且与妙玉有关的,只有可能一是当时的社会,不能有妙玉的容身之地!二便可能是某些人甚至某个人,而这个人如果是与妙玉有关的“肮脏”,那只有可能是这个人看上了妙玉的美色,趁贾府败落之时,妄想并去实施了将妙玉强据为已有的行动!

    而在这个“行动”之前,妙玉却有了类似“春心荡漾”甚至“情窦初开”甚至“以心相许”的事!

    而这里便会“生出”一个“逻辑”,即妙玉“情窦初开”的这个人竟然最后可能将妙玉“骗”或“送”给了另一个肮脏的人!

    听起来似乎有点“意思”,但这个“逻辑”面临重大的问题!即这样的人妙玉会看上他吗?竟然还对他“春心荡漾”?!

    妙玉之前恐怕唯一动过一点心的人就只有贾宝玉,原因并非她只能“见得到”贾宝玉,因为就算她见过贾宝玉,但如果她根本就看不上或不屑于贾宝玉,那也绝对不会有“动心”之说,

    宝玉应该是红楼梦已有的文中最能理解和了解妙玉的!甚至比林黛玉还要理解和了解甚至得多,甚至有这么一两次能与妙玉达到互为知己的程度!即宝玉与妙玉的仅有的几次打交道都应该能“得”甚至“深得”妙玉之心,如果有一个人能和妙玉内心的境界达到可以平起平坐,这个人就只有宝玉!

    因此,除非是和宝玉类似的人,否则妙玉是绝不会动心的!

    而这样的人如果竟然会是骗子,那红楼梦恐怕会变味了,即如同在说宝玉是骗子一样,(XX注:似乎现实生活中似乎有一些这样“高级”的骗子?(外人注:那时因为女方当然不是妙玉,而且这些骗子也更绝非宝玉,恐怕比贾蓉都要低上好几个档次!因此,拿红楼梦的人物和现代人相比,可比性会差很多的,如林黛玉的所谓“脾气”,如果你有林黛玉的内在和气质或类似林黛玉的内在和气质,如果你身边是真正的“宝玉”,那你的“脾气”再大其本质也是多么可爱,否则的话,不过是发脾气甚至乱发脾气罢了,因此,不要把什么使小性子等同林黛玉,差得远了!同样,也不要把宝钗的性格和宝钗的内在绑在一起,如果是出于真心的宽以待人,就是好的,而不要以为在说宝钗不好的地方,就是在批判为人大方宽以待人的不好!))

    因此,判词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便出来了,即“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其中的王孙公子肯定不是宝玉,因为宝玉和妙玉只是某境界的知己,宝玉已有黛玉,绝不会“叹”与妙玉无缘,所以这里的王孙公子另有其人,而且这人就是让妙玉“春心荡漾”甚至“情窦初开”甚至“以心相许”的人!

    而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王孙公子当然是妙玉慧眼识中的“好人”!即绝不可能竟然利用和妙玉的情感而最后竟出卖妙玉!否则他也不会事后只能叹无缘!

    那为什么连王孙公子都会叹无缘呢?王孙公子一个也算所谓“有权有势”,妙玉又倾心于他,皆大欢喜啊!

    那就更进一步接近答案了!即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