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何以取信 (第2/2页)
阿波三好都有卷土重来之势;还有松永、一色、赤井等暂时观望,随时可能出兵;更不用提有多少僧侣、商人、一向宗在暗中行动了……” 只是用简单的语调,直白的文字进行描述,听起来却让人很难淡定。 大概也只有织田家的敌人,多到需要几百字的排比句来描述了吧。 一众幕臣都不解汎秀为何自曝其短。 足利义昭先是一惊,而后面露质疑之色:“丹羽和森殉职?美浓三人众被寝反?柴田生死未卜?平手中务是否在危言耸听呢?” “所以说是‘很有可能’而已。”平手汎秀不咸不淡地作答:“我可以亲眼证实的只有:织田弹正确实被铁炮击中,织田信包、村井贞胜二人则已蒙受不测了。” “此言当真?”义昭的上半身已经不自觉向前倾斜。 平手汎秀抬头轻轻看了他一眼,颔首道:“鄙人岂是妄语之辈。” “这样吗……”义昭无意识回了一句,神色越发严峻起来,看向汎秀的眼神已经不带有敌意而是透着一股期待。 织田家所受的损失越大,双方的利益就越一致,说起来很奇妙,但事实确实如此。 “倘若不赶紧行动的话,朝仓家恐怕马上就会进军近畿。”平手汎秀依然出奇冷静,仿佛在描述与自己无关的事,“三好长逸昔日树敌太多,只能吸引少数野心之徒;上杉家远在越后,不可能长期在近畿保持军队;唯有朝仓家机会最好,他们本来有二万余人,若能策反美浓三人众,勾连松永、赤井、一色的话……” “就如同昔年织田上洛的局面,是吗?”足利义昭忍不住替对方补充了,这几天他实在是憋得难受,“毕竟天底下苗字叫做足利的人,还不止我一个呢。往日我弃朝仓向织田的旧怨,或许就会……” 周围的幕臣好像才反应过来一样,做出“原来如此,真没想到!”的表情。 又或者……他们并不是没想到,只是不关心,假装不懂罢了——大家也知道,不管谁来接任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将军,总是无法绕过这些谱代高门的。 刚才的话,涉及到了一桩尴尬的旧事。 几年前丹波的波多野家拿出一个幼童,说是上代公方足利义辉的幼弟,并献给信长以示恭敬。结果信长也对此作了认可并把那幼童送到美浓的寺庙保护起来。 当年的无心之举,现在想起来却可能成为致命麻烦。 正好信长重伤,而年仅十三岁的织田信忠未必能完全控制住美浓。倘若美浓三人众真要投靠朝仓的话,就一定会拿住那个足利家的幼童作为见面礼。 “公方大人明鉴。”平手汎秀抬起头,与义昭的眼神正面交汇在一起。 “话已至此,便不用再说下去了。”足利义昭皱着眉挥了挥手,“若你所言不虚,我等当然要同舟共济,但问题是,如何取信呢?” 平手汎秀反问:“不知您的心意如何呢?” “这个问题需要由你来回答。”足利义昭避开了目光,向斜下方的角落望去,右手不自觉抓住衣摆。 这个要求显得有点无礼,但可以理解。 怎么看织田家现在都是危险更大的一方,否则就不必跑过来了。 所谓的“如何取信”,也就是在问,织田家能拿出什么条件来。 “让织田弹正担任幕府的管领,并将居城移到京都附近,如何?”平手汎秀没有去试探,径直提出了自己苦思良久的方案。 此举无异于公示天下足利与织田仍是一体,却又把足利明显置于织田之上。信长居城移到京都附近,也就等于让幕府有名分参与织田家的内务。 足利义昭眼前一亮,微微颔首,但思酌了一会儿,又闭目摇头,说到:“京都附近究竟是多近呢?用词未免过于含混,若是织田弹正与其嫡子共同居住在二条城,与幕臣们一同奉公,我必不吝于管领之位。” 他这一开口,便要求织田信忠也加进来。 而且“居住在二条城”,“与幕臣们一同奉公”,言下之意就是被幕府监视控制起来。 这就不只是参与织田内政,而是要彻底夺取织田家的实权。 对此平手汎秀果断拒绝:“鄙人或许可以说服织田弹正本人,来到二条城接受管领之位……但前提是,先将家督之位传递给刚元服不久的左近将监大人。” 足利义昭依旧看着评定间的角落并攥紧衣摆,摇了摇头:“仅止于此,诚意还不足够吧。” 提出这个折衷方案,已经没十足信心说服织田家接受了,但义昭仍不满意,这可如何是好? 平手汎秀重重叹了一声,沉如止水的脸上终于开始展露出负面的情绪。 原本看着交涉过程顺利,还以为压箱底的那个会伤到感情的一句话不用说出来了。 可惜啊,过于乐观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