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决战(三) (第2/2页)
个不剩。他想到此处,只觉得浑身发势,父祖的英名和光辉令他沉醉其中,满人自穷山恶水中锻炼出来的武勇精神在他胸中激荡。他喘着粗气望向汉军阵中,只等着过一会看到敌人崩溃,他就要不顾多罗郡王的身份,亲自带队前冲,将眼前的这些汉人全数杀光。 当硕塞两眼血红,渴望冲阵rou搏之际,汉军阵中却悄然sao动,一队队手持着样式与大部分汉军绝然不同火枪的枪手到得阵前,各人将一颗颗纸质子弹填入枪支后膛,与普通汉军将火yao倒入前膛亦是绝然不同。这些汉军使用的便是射程和威力远远大过前膛火枪的后膛纸质撞针枪,因为有了纸质子弹和膛线,再加上使用改良火yao,这些火yao的有效射程已经超过五百米,远远超过了普通前膛枪不到两百米的有效射程。但因为没有车床,并不能批量生产,每年出产的这种火枪不到百支,只是少量装备,由射术最精秒的射手持有。 “砰……” 一颗子弹准确的穿过多罗郡王硕塞的胸膛,正在幻想着超越父祖武郧的郡王以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前自已胸前,只见先是一缕鲜血溢将出来,穿过碎裂的甲胄,将他的外袍染湿。他到并没有觉得痛楚,只觉得不可思议,自已身处汉军打不到的后方,身上穿的又是盛京匠户打造的精良铁甲,却不知道如何被敌人穿透,当真是希奇古怪,不可理解。皇太极的儿子中,除了豪格便是以硕塞最为勇武,甚得他的喜爱,此时这个英武年青的郡王就以满脸的不可思议,再加上满腔的遗憾,颓然落马,战死当场。 硕塞一死,他的亲兵知道自已亦必将被处死,各人大急之下,悍勇之气大增,立时将上衣一脱,光着身子手持大刀铁锤,口中喝喊大骂,激励着所有在场的将士往前,要与汉军拼死一战。若是他们此时能突到汉军阵前,想来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只是残余的五六千清兵刚刚前冲,原本散开的汉军阵中却突然响起了嗤嗤的药线点燃的声息,一朵朵小火花四射喷溅,不一会功夫,各清兵只见得眼前火光大盛,一支支如同长矛一般的物什由汉军阵中飞射出来,就在清军奔驰的马队中起火爆炸。这些便是汉军特为与满人决战而设计准备的火箭,除了有少量火yao爆炸伤人外,箭身上缚空笛鸣哨,一经发射,嗖嗖之声大作,飞入清军马队中仍是响声不止,再加上爆炸后的火花响起,一时间清军战马大惊,再也不能受骑兵的控制。 周全斌眼见各处的清军同时大乱,知道因火箭发射,清兵不能掌握马匹。他知道破敌就在此时,于是立命曹变蛟等大将亲自领兵出战,务要将敌人在阵前打跨。各部汉军听得命令,立将口中长枪斜握,各人同声呐喊,战鼓轰隆,一起向狼狈之极的清军进攻。硕塞的部下因为主将死亡,谭泰等大将的战马受惊,根本没有人下令,于是混乱中匆忙迎敌,被汉军的火枪兵节节进逼,不能抵挡。各军苦战片刻,已是再也不能支持,只有两千人的残部突出战场,寻了一个缝隙,远远逃了。 左翼与中阵打的顺手,右翼的清兵虽然也只是万五千人,却因为是豪格亲领,最是精锐。待硕塞身死,其部下星期之时。豪格却已命剩的万余清兵下马,决意以步兵射箭突前,攻破汉军右翼之后,或是迂回主阵,或是趁着有时间安抚战马,再行逃走。 “萨木什喀,索海,你们带着集中起来的摆牙喇兵往前,一定要冲破敌人的阵线!” 见萨木会喀与索海领命,准备带领着集中起来的上三旗所有的千多名摆牙喇精兵和两千余铁头兵冲阵。豪格虽觉得这些精兵必定会死伤惨重,却也相信由最精锐的摆牙喇兵和铁头兵合力做战,一定能突破敌人的防线。于是他一边看着这些精兵在几个大将的带领下集中向前,一边下令快些安抚战马,避开敌人的正面火箭攻击,待过一会战马安定后,就以剩下的兵力投入战场,加重打击。 女真人自努尔哈赤编旗之后,已经成为一个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全民性的军事组织。每遇做战,由每牛录抽人入伍,战后回旗,而所谓的摆牙喇精兵,乃是由各旗抽出的战士中精选而出,都是勇猛和箭术、格斗术都远远超过常人的旗丁方有机会入选。他们与普通的旗丁不同,不论是后方还是做战,都护卫在各亲王贝勒和固山额真身边,保护他们的安全。因为摆牙喇是各王公贝勒的精锐禁卫,当年皇太极在征调莽古尔泰的摆牙喇亲兵时,莽古尔泰竟然愤怒到拔刀与大汗理论的地步,其精锐程度自然就不言而明。而铁头兵亦是八旗中的精锐勇武之士方能担当,他们全身包着二三十斤重的铁甲,全身除了眼睛之外,都以铁甲包裹,又可以充做重骑兵冲击,又可以为重步兵执坚披锐,与敌rou搏血战,亦是八旗做战的撒手锏。 待摆牙喇兵们与铁头兵尽数集结完毕,近四千人的队伍却散发出适才三万余八旗兵方有的战意与压力。所有的清兵手忙脚乱,应付敌人的攻击之时,却也忍不住向这些人大叫道:“巴图鲁,巴图鲁!” 豪格的战马此时已然安稳,不再带着他东窜西走,他看着自已手下最精锐的勇士开始往前方突去,当先的铁头军举着牛皮大盾,汉军的火枪枪子并不能打透,况且他们身上有着厚重的铁甲,汉军的火枪在这么远的距离完全不能穿透。枪子打在光滑发亮的铁甲上,虽然是哐哐做响,却并不能稍稍阻止这些满含杀意,一心复仇的八旗精锐的脚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