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仙女_第一百五十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2/2页)

母亲贺岚是GD肺结核医院的一位传染病科医生,也是教授。

    曾祖父在穷山沟悬壶济世。祖父几岁大,就跟着曾祖父上山採挖草药。他十岁多就能辨别上百种草药,对其形状,对其功效,都记得滚瓜烂熟了。他更对曾祖父的话谨记在心。曾祖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对他说,在常饿死人的穷山沟,为了不至于被饿死,最好就是学中医;既能使自己不至于饿死,也能使穷人不至于没钱看不起病而为得一些轻病就病致死;你长大之后行医,不求大富大贵,就求自己健康、自己平安,求家人健康、家人平安,也求穷人健康、穷人平安就可以了。祖父把曾祖父的这些话作为行医一生的宗旨。

    退了休的祖父在桂西北的山区乡下一条叫弄茅的小村子有一间疹所;在诊所的门楣上钉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杏林草堂”四个字;那块木牌子很简陋,但老人家那字写得很漂亮很有风骨。八十多岁高令的他,至今还在为乡下的老百姓看病,不为名不为利,一心只是想在有生之年为养育了自己的山区的父老乡亲尽一份薄力尽一份孝心,为的是使山区的病人少受跋山涉水去看一次病的劳顿之苦。

    她那山区的家乡还是缺医少药,到县城去看一次病又要爬山又要过河,又要坐半天的车,真是受尽路途颠簸之苦。那里的山民,看病的钱有许多就这样花在路上了。并且到县城看病不但难且十分贵。一个老百姓得了病是一忍再忍,一拖再拖,小病忍成大病,迫不得已才上县医院。

    她祖父看病是付出的多收入的少,对那些困难的,往往是少收费或不收费。祖父看过病的那些山民,有的到了逢年过节就给他送来了山上产的芋头玉米或自己喂大的一只鸡或一只鸭。老人家把东西收下了,但在他们回去时,往往会给他们二三十块钱。山民怎么说也不肯收,说你给我们看病不收钱,我们怎么还要你的钱。但怎么样也拗不过老人,也只好收下。老人说,我是给你家孩子上学的。

    曾经一位叫夏冬生的乡村独身老人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直到去世。祖父看病,夏冬生就帮忙祖父加工草药。他也常常上山去採摘草药。他是祖父的救命恩人。在祖父继承父业还是一位乡村郎中的时候,一天夜里出疹到十里之外的深山去为大出血的一位产妇看病。他给看完病后,已是深夜了,还是往回赶。产妇的丈夫要陪他回去。他说,这路我懂,你快照顾好病人。谁知走到半路就来了大雾,伸手不见五指,迷了路;在山路上转来转去的,结果走到悬崖边上还不知晓,一脚踏空,掉下山谷里去。好在山谷不太深,又在半途给斜长出来的灌木挡了一下,到了谷底时只是把一条腿摔断了,而人却晕了过去了。好一会儿,他才醒了过来。他想站起来,一动弹,右腿钻心地痛。他一摸,是右腿的小腿骨折了。他懂得接骨,就忍住剧痛,摸黑自己给自己接骨,把衣服撕破当绷带,找来几根木棍子当夹板,把断腿包扎好。他知道要想在这个时候走出山沟是白费心机,就只好躺在山沟里等到天亮。好在是夏天,不冷,他上身****着半躺在一个小山坑里,才没被冻死。天亮了,他撑了起来,一看,这山沟两面是绝壁,陡得很,一面又是深沟,深得很,只有一面坡没那么陡,可以爬上去。但是,这对一个断了腿的人来说,想爬上去,那是异想天开。可怎么样也得爬,他知道这一带是人迹罕到的地方,不爬就只能等死。他只好忍着剧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爬呀爬,爬了半天还未上到山谷的一半,就已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只好躺在那里喘粗气。眼看太阳就要向西山一点点儿地落下去,他心一紧,又开始爬,但再爬了一会儿,怎么也爬不动了。就在他万般无奈之际,突然看到山崖上有一个身影晃了几下,他拼命的叫了几声,就晕过去了。那人就是夏冬生。他就住在附近的山坳里,是出来找柴草的。他一听到叫声,就停了下来,四处看了几下,才发现有一个人躺在山谷里。凭经验,他知道这人肯定是赶夜路掉下去受重伤而爬不上来了。他赶快找到那山谷的出口,爬下去。他一眼就认出了受伤的是山里山外都出了名的陶郎中。他一摸还有气,就赶快背起他爬上山,一直把郎中背回家去。这样,陶郎中的一条命才给捡了回来。他给陶郎中喂了几口水后,陶郎中才醒了起来。他又煮了玉米糊喂了陶郎中,陶郎中这才能坐了起来。

    陶朗中一缓过气来,就对夏冬生说,你快去告诉我的家人,要不,他们就会急死的。这时,陶郎中的亲人已把他来回走过的那一条盘山羊肠小道那一带的山谷都找遍了,也没发现一点踪影,以为他掉下悬崖摔死而给野狗吃掉了。但是,他们还是不放弃,不但亲人还在山上的一条条山沟里去找,向一户户山民人家查问,连知道陶郎中失踪消息的村民都上山来帮忙寻找来了。

    夏冬生再给他喂了几口玉米糊后,就马上赶去找到陶郎中的家人,把他在他家养伤的事告诉了他们。一家人真是悲喜交杂,赶快叫过几个青年把他抬回家来养伤。很幸运,他没留下残疾。

    从此,两个年纪不差上下的青年就成了结把兄弟,陶郎中是大哥,夏冬生是弟弟。后来,陶郎中通过进修,进了县人民医院当了医生。可找他看病的人还是叫他作陶郎中,不叫陶医生。

    可是,在特殊时期期间,他这样一个好医生还差一点死在造反派的手上。那是因为他在三年大灾荒时期,救活了地主出身的一家人。那地主出生的,一家三口。白天,夫妻俩同生产队的社员上山劳动时,看到了种植在山腰上木薯的根块被雨水冲刷得露了出来,就顺手锄了几锄头泥巴,把那裸露的木薯根块掩好。到了夜晚,一家人都饥饿难忍,可家里找不到一点能解饿的东西。在孩子饿得嗷嗷叫时,夫妻俩想起了白天看到的那裸露出来的木薯根块,丈夫就偷偷摸上山扒出了那几根木薯根块,拿了回家,煮了吃下,结果全都中了毒,生命垂危。好在,邻居一个青年人及早发现了。这位好心的青年人摸黑找到陶郎中的家,好在是星期天,陶郎中回家看望父母。青年人把情况一说,陶郎中二话没说,马上抓了一剂草药,赶到事主那里,亲手熬好给那一家人服下。

    


    


    Ps:书友们,我是都市风高,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