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屹立不倒 (第2/2页)
中如果超出刀剑本身的受力极限,任何一把刀剑都会变弯曲或者折断,韧性好的会弯曲,硬度高的会断掉,两项权衡,韧性为上。 也就是说,好刀要宁弯勿折,一把略弯的刀怎么也比一个刀把子强,而且就算在日本所谓的顶级珍品中,也根本没有一把“不弯“的刀。 太多刀友开门见山就问,“你的刀剑硬度多少,能不能达到60HRC”。 做硬很简单,降低硬度增强韧性,保持锋利性,又不易反卷才是难点。 战斗刀剑是适合的硬度就是55-59,通过覆土烧刃可以增强2度左右,一般保险起见会控制在60HRC以内。所以没必要把硬度作为刀剑好坏的指标,真没必要,勿要执着。 小时候的江湖梦,对仁义之道满是崇拜,也曾向往大漠孤烟、行走天涯,可这样的生活终归是个梦而已。 或许将梦想变为现实有些困难,但近距离接触梦想是可以实现的。行走在龙泉的青石路上,水池台榭、古代铸剑的场景就在眼前,从铸剑房、磨剑坊、手工铜饰、欧冶庙、论剑亭到古建文化长廊,这些素雅复古的徽派建筑里,千百年传统宝剑的精湛工艺流程被完整重现。 铸造一把利剑,绝非易事,纯净的铁、冰冷的泉水和磨剑亮石缺一不可。 2500多年前,满怀技艺的欧冶子发现了铜和铁的不同之处,于是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找真正适合铸造铁剑的宝地。 在缙云以西的边城里,他发现其中蕴藏着晶亮的矿石“铁英”和一种叫做“亮石”的磨剑材料,山中自然生长的花榈木,纹理精美、气味微香,是做剑鞘的最佳选材,秦溪山里刺骨的泉水可淬剑,茂密的森林亦能提供充足的木炭燃料。 万事俱备,于是在这里,欧冶子铸造了第一把铁剑,取名“龙渊”,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宝剑之一,被誉为诚信高洁的象征。龙泉也因剑得名,从此闻名后世。 龙泉宝剑的制作工艺复杂,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精密工序。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光,错镂金环映日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龙泉宝剑的艺术特色。武则天看后大加称赞,成了郭震的名作,流传至今。 在很早以前,我国的金属冶炼和铸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现代出土文物资料也可以证明。1956年,湖北省发掘楚墓时,曾发现欧冶子铸造的两把越王剑,虽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但仍然光彩夺目,锋利无比,毫无锈蚀。 钢坯加热后迅速锻打,反复捶打长条剑坯,历经千锤百炼,一把刚柔并寓的宝剑才塑造成型。 宝剑锋从磨砺来,考验的是磨剑人的耐心和细心,传统的手工磨光需要经过多次粗磨、细磨和精磨,直至宝剑寒光逼人。 铸造好刀好剑的师傅曾言:“一把普通的剑大概要磨制24小时,其间重复相同的动作,同时还得不断观察刀面变化。以前技术不精,觉得很枯燥,常常会伤到自己。磨剑这活儿就得沉得下心,不能有半点儿马虎。” 完成制作的龙泉宝剑,通常是全角度手工开刃,刀口非常薄,锋利无比。 要做到削铁如泥的好刀,除了传说中的那几把刀,老头几百年之久,都未曾见过又人锻造出削铁如泥的凡兵。 温沛枫哪里有师傅,只不过胡言乱语而已,见到老头双眼带着激动之色,怔了一下,有点不太想说谎。 不过悦林仙子言语已经表明,不可多言,即便不想也没有办法,神神秘秘的回答道:“不可乱言!” 老头炯炯有神的双眼,听闻温沛枫之言,眼孔突然放大,脑中闪过一个蓬头垢发的老头的身影,心里暗道:难不成那人未死? 嘴里小声嘀咕道:“增添城,增添城,难不成他掩藏在增添城?” 温沛枫不知道老头嘀咕什么,只觉得老头有些神经病,吓唬道:“怎么样,害怕了?识相的就赶快放了我!” 然而可能吗? 老头虽说不是一个刀客,可是一个收藏好刀之人,好不容易才寻得,能锻造削铁如泥的好刀的炼器师,怎么可放弃,轻笑一声,道:“小子,放你就别想了,你师父应该知道华夏的规矩,如若不是这把刀,你早就被我当场毙命了。” “.....”温沛枫无语,无语之际又有点好奇,眼前的老头究竟是什么人,所说的规矩又是什么。 见到温沛枫疑惑的眼神,老头突然性情一转,似乎解释,道:“华夏传承五千年,虽说内战不休,可你知为何华夏能在五千年的岁月里屹立不倒?” 温沛枫白了一眼,这上历史课啊?这些问题有答案的吗? 老头似问似答,不理会温沛枫,自言自语的说道:“5000年的历史中,与华夏汉人作对的民族和国家最后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历史上。” “华夏周遍的国家与民族似乎只有一次崛起的机会!从蚩尤,九黎,东夷,东胡,犬戎,胡狄,匈奴,羌胡,鲜卑,柔然,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旗满,倭族,俄罗斯族,朝鲜族。” “在这次机会用完之后都会陷入无休止的黑暗中。如果从商朝开始算,华夏族分别建立了,商,西周,秦,两汉,西晋,隋,唐,明八次帝国。” “经历近四千年,完成了八次大繁荣,经历了十六次大兴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做到。与华夏族比,这些小民族,他们大多数已经从历史上消失了。华夏族才是历史的主角,而这些小民族只是历史的配角与过客而已,属于绿叶民族。有时历史有一种偶然性和必然性。” Ps:书友们,我是都市风高,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