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哭恩 (第2/2页)
路上全部挤满了人,转弯的地方旁边都是一米来高的埂子,稍不注意人就踩滑倒的可能。前面五爷更是大喊着叫抬灵枢的人注意身边的路,车子不能落地,灵枢盖子上面的土地爷像不能倾倒。 灵枢还不落地也是村里的传统,这灵枢盖子上面都会放一个土地爷像,一是为了尊敬土地爷,二是辩别灵枢的方向,入土时头必须朝东方。 后面跟着的换班人员也全部上前,搭肩帮忙,但是第二个弯还是太小了,转不过去,在李扎子的指挥下,几十号人将灵枢杠子给举了起来,前面十多人正一点点的转过去,后面的人就有点甩杠了,这甩杠很危险的,前面的人拉不出车子,后面的人没地方站,造成最尾的人悬在空中,少了几个人抬,重心全压到后面几个人身上,身子站不稳,灵枢就会侧翻,这是大伙都不愿意看到的场面。 这种场面就在一点点前进中出现了,最后面的一杠是李小兵和李小川,两人没有站稳,加之前面压的太重,两人吃不消,脚又踩空了,一下子就出现了甩杠情况,两人用手抓着大杠子,前面的五爷和李扎子慌着跑下来,但路太窄了,根本没地方站脚,灵枢正一点点往下滑,抬着杠子的人根本就不能抽出来帮忙,大伙都感到灵枢一点点的压过来,这时,站在后面队伍里的欧阳夏和另外两上军官,将帽子一扔,几大步飞奔过来,跳到李小兵和李小川下面的树木子里,抓着两人的脚放到自己肩上,巨大的重心一下就压了过来,让欧阳夏和另外两位站友咬紧牙关,用力撑起自己的身体。 “一,二,三,起。。。”随着欧阳夏和另外两位一起喊,上面的李小兵和李小川也一起踩着他们的肩膀用力一抬,终由将倾斜的灵枢给摆正转过了弯,五爷和李扎子在上面翘起大指头叫好,后面陈副省长几人也是欣喜万分,陈副省长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这些规矩,现在看着英雄的灵枢能够安安全全入土就是最好的事情,也可以安心的告慰在天之灵的李根子同志了。 上午十二点准时将灵枢抬到了大丰山水库边的一个山头,下面就是十几年前修的水库,由于当年运动,水库只挖出了大坑,没有大坝,到处散露的石头,工具显示着当年热闹的场景。几名道士早上就过来在这里等候了,等他们念完,烧了纸钱,上了香,炮竹响起,该下棺材入葬了。
村里的后生们用大绳子套住棺材,开始在几名道士的指挥下将棺村放入挖好的坟坑里,旁边的支书娘子和两个小孩子也扑了上去,哭声震天,周围围着的人也小声的哭泣着。 就在盖土时,欧阳夏冲了出来,两脚一跪,“恩人啦。。。我来迟了。。。”,头深深的埋入土里,丝毫不理会旁边五爷几人的劝阻,五爷没办法就叫道士和村里人盖土了。 青山绿翠,环山怀抱,高耸的大丰山见证着小丰村这位四十八岁的支书英年早逝,山上的小鸟们都没有再向往日那样吱吱喳喳,一切都安静下来,刚才还乌云密布的天空被风一扫而空,阳光洒向大地,照耀着大丰山,树林子上面披着一层金黄色的阳光,根子支书周围被大伙给移过来一排排的青松柏树,村里石匠雕好的碑也给埋了上去,上面一排鲜红大字“李根子同志英灵永存”,这是省文联一位老书法家看到根子支书事迹后写下的,由村里石匠三天时间雕刻而成。 安葬好根子支书,燕冰安排刘清几个将支书娘子给拉了回去,留到这里更伤心,又叫白凤和春林送了省地区县里的领导下山,安排李扎子带几个人在这里为根子支书守孝,当然守孝的是根子支书的儿子,李扎子他们就是陪着他儿子在这里守三天而已。 众人也都下山了,除了李扎子,李小兵,李小川几人外,就只有欧阳夏还跪在地上不起,燕冰刚才问了成副司令,成副司令说让他在这里跪着吧,没有李根子同志也不会有他的今天,让他哭吧。。。让他在这里守三天孝吧。 燕冰叫李扎子给注意点,同时在山上做饭时记得给欧阳夏打一份,李扎子对欧阳夏这重情义的人很是欣赏,拍着胸膛说一定会照顾到欧阳夏 等大伙快走到山下时,山上面传来欧阳夏大声哭泣的声音。。。嘶哑,沧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