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养殖场 (第2/2页)
午日头大先晒上两天。”还是先做点准备功夫,免得到时太忙。夏晓晴从钱袋里拿出五十文钱,递给刘大贵说道:“这钱你先拿着,帮我买种子。” “用不了这么多,几文钱就够了。”刘大贵看到二娘子给这么多钱,不肯去接。 “多了就先放在刘大哥你这儿,盖鸭舍也需要买东西,到时也要用钱的。”刘大贵想想也对,也就收下了,还发誓保证绝不辜负二娘子所托,会全心全意帮她盖好鸭舍的。 ~~~~~~~~~~~~~~~~~~~~~~~~~~~~~~~~~~~~~~~~~~~~~~~~~~~~ 两天后夏晓晴就拿着图纸带着小跟班夏二郎去了刘家村,经过她两天的思考,终于规划好剩下的两亩河滩地。 和苜蓿地相连的那一亩半地,专门用来盖窝棚养家禽,东边养鸡西边养鸭、鹅,中间用篱笆隔开。鸭舍前面河边用木柱和渔网围成方形水池,用来放养鸭、鹅,白天就让它们在河里找食,可以减少饲料用量。 最后剩下的半亩地,挖成鱼塘用来养鱼,平日鸡鸭的排泄物,就可以直接倒进去喂鱼。鱼塘和麦田之间挖水渠,直接引水到田地里,就可以把种小麦改成种水稻,这样就能实现夏晓晴每天吃米饭的目标。而且鱼塘也可以多放鱼苗,等秧苗稍微长大些,就可以把小鱼放到稻田里,这样既能肥田也不需要鱼料,还可以消灭稻田里的杂草。其实夏晓晴挖这鱼塘的主要原因,是想把它当成蓄水池,农业生产最怕干旱,如果遇到旱灾自己养的这些家禽可坚持不了多久。
夏晓晴把规划图摊开来,给刘家人一一讲解。最先就是让刘家人不种麦子改种水稻,刘家人没种过水稻也不喜欢吃米饭,显得有些为难。夏晓晴知道他们的顾虑,向他们承诺以后种出来的水稻,如果刘家不要,夏家都会按市价折成银子给他们。而且还会把稻田养鱼收入的一成给刘家,如果家禽养的好也会有分红。 刘家人看到夏晓晴的规划图都有些吃惊,他们从没想过能在田里养鱼,还把河面网住用来养鸭鹅。 “这样能行吗?鱼不吃地里的庄稼啊?”刘大贵怕养鱼毁了庄稼,到时候全家人就要饿肚子了。 “不会的,鱼只喜欢吃水稻的嫩叶,我们先养在鱼池里,等变成老叶在把鱼放过去就行。”夏晓晴解释道。“刘大哥,你不用担心,这都是农书上也的,肯定没问题,你就按我说的做就成。这几天先把养家禽的窝棚盖好,先把鸡鸭养上。” “那行,等割完麦子,我就把地改为水田,窝棚我们下午就开始盖。”刘大贵知道夏家二娘子的父亲是秀才,家里孩子也都会看书认字,既然夏秀才都同意了,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只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夏晓晴自己的决定,她准备先斩后奏,等收成了在告诉爹娘,启动资金本来只有三两,也在她软磨硬泡下变成了五两。 夏晓晴又那了些钱给刘大贵,让他帮忙买盖窝棚的木材和围河需要的渔网,刘大贵接了钱就带着弟弟们忙活开了。夏晓晴也带着二郎去了镇上,她要让赵牙侩帮忙买鸡、鸭和鱼苗,这次需要的数量比较多,自己挨家收购太麻烦了。 夏晓晴找到赵牙侩大概说了自己的需要,产蛋期的鸡鸭鹅各二十只,鸡仔、鸭仔、鹅仔各二十只,草鱼鱼苗五百尾。赵牙侩又习惯性的翻了一下小册子,就接下了这单生意,答应后天就把货源组织好,并且答应帮忙雇车直接送到刘家村去,夏晓晴提前付了定金。 夏晓晴每天带着弟弟早出晚归,往返于家里和刘家村。两天后,刘家几兄弟就按照夏晓晴的规划,建好小型养殖场,鱼塘也挖了出来并放了水,紫花苜蓿也种下了。赵牙侩也按照之前的约定,把夏晓晴需要的家禽和鱼苗都送了来。 买家禽和鱼苗一共花掉了夏晓晴四千三百八十文钱,又给了赵牙侩一百三十文牙钱,这一下就花去了夏晓晴四千五百一十文钱。盖窝棚买木料、买渔网、苜蓿种子又用去一百七十四文钱,夏晓晴五两银子的启动资金一下就只剩了三百一十六文钱。 紫花苜蓿才刚种下去,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收获,夏晓晴又拿了二十文钱,从附近的村民家里收购了六百斤麦麸,又给了刘家两百文让他们当做后面两个个月饲的料钱,收购杂粮和菜叶,多退少补不够再向她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