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针与灸 (第2/2页)
的指示为孩子清理口内异物,清洗血污,用棉线结扎脐带,最后小心包上襁褓。 看得出莲若的动作生疏,却也看得出她内心的镇定。葛夫人暗叹:不愧是岳清霜的儿子,真是一个学医的好苗子! 再一次屏气用力后,另一个孩子也平安落地。 随着孩子落地,那张夫人深吸一口气后,便疲惫地昏睡了过去。 “呀,夫人身下的被单全被血浸湿了!”一个为张夫人整理衣被的丫鬟惊道。 莲若忙将自己手里的孩子交给丫鬟,卷起被单检查后,当即俯身摇晃张夫人:“张夫人,醒醒,你还不能睡着啊……” 莲若抬手扣上张夫人的手腕,只觉肢体冰凉,脉象虚浮。 产后血崩?莲若脑子里浮出了这个诊断。她曾在医书上读过产后血崩的记载,那是导致孕妇死亡的最致命因素。 情况紧急,莲若在针匣中找出一根艾条,招呼身旁的另一名丫鬟:“赶紧拿火折子来。” 丫鬟慌张地把火折子递来,莲若点燃了艾条,走到产床前,翻卷开被单,抬起张夫人的左脚,将guntang的艾条摁在了她的大敦xue上。 葛夫人处理好第二个孩子,才注意到莲若的举动。 “张夫人发生血崩了,灸法止血是最快的。”莲若抬头解释了一句,又将艾条换到她右脚的xue位上,随即吩咐道:“得马上给她煎服一剂黑荞地榆汤固经止血,对了,要加上独参!” 葛夫人先是有些愣怔,随即明白过来,马上放下孩子到药匣前配制药材。 直到将煎好的止血汤喂病人喝下,葛夫人才反应过来:诶,明明这少年郎中是来给自己做接生助理的,怎么最后自己反到成了他的助理了?!
经过一番急救,当张夫人的出血终于止住。 莲若抬手擦擦一脑门的汗珠,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这时,那督邮大人张政听丫鬟报说夫人已平安生下了龙凤胎,喜不自禁,特意叫人备了红包、喜酒过来感谢接生的葛夫人和莲若。 “感谢葛夫人保全我一家平安!”张政双手托着喜酒,郑重向葛夫人致谢。 葛夫人接过喜酒道:“其实,你还应该好好谢谢这位小徐大夫。没有他,夫人只怕性命难保!” 张政转身打量莲若,脸露诧异:“没想到,这位大夫……竟如此年轻?!” “别看他年轻,他的医术可比我这老太婆好多了。”葛夫人笑道。 “张政多谢徐大夫!”张政拱手深揖一礼。 “张大人客气了。”莲若只是淡淡回应。救人活命,不过是医者本分,病人平安,已是对医者最大的告慰,何需计较更多? 待一身疲惫的莲若走出暖阁时,天色已近黄昏。 墨砚见莲若出来,忙迎上去接过她肩上的针匣。待看清她白衣上溅落的血迹以及一脸难掩的疲倦,不禁有些心疼:“累着了吧?” “还好。大人和孩子都平安了。”莲若疲惫笑道。 “那走吧,马车早在门外等着了。对了,葛夫人不回去么?”墨砚问道。 “张夫人产后出现了血崩症,她还要留在府里观察几日。” “你第一次进产房,有什么感受?”墨砚一边往外走,一边好奇询问。 “是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娘教我的针法止痛和灸法止血居然都用上了。”莲若眸光中闪耀起一丝兴奋,可转瞬却又黯淡下来:“以前不理解,为何人们说女人生孩子如过鬼门关,现在才明白,原来真的好危险……” 墨砚听了却是一楞,半晌竟不知该如何接这话题。 “我娘怀我时,已饱受冰魄珠折磨,想必分娩之时她的痛苦更甚于常人……”莲若抬头望望满天绚烂的晚霞,喃喃道:“我一定要好好学医,争取早日找到治愈娘亲病症的法子!” “恩,会有找到的一天。”墨砚停步安慰道。 “墨公子,你想你的娘么?” 墨砚怔住:娘?离开自己有多少年了?十八还是十九年?无论时隔多久,娘临终前那痛苦绝望的眼神,都始终鲜活如初……不,不能去想!每多想一次,那锥心刺骨的疼痛便加深一分…… 莲若看出墨砚眼中极力隐忍的痛楚,忽然记起他曾说自己入碧落宫前是流落街头的乞丐,顿时后悔自己的莽撞,便连忙抱歉道:“对不起,墨公子,我忘了……” “我娘离开我太早,我已经不太记得她的模样了。”说罢,墨砚抬步往外走:“走吧,天色不早了。” 莲若点点头,默默跟着他走出张府。 望着墨砚颀长却显得有些落寞的背影,莲若有些动容:自己常抱怨老天不公,让母亲常年忍受寒症折磨。可与他想比,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