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为相_第十九章 去杭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去杭州? (第2/2页)

言刻薄了些,毕竟凭宣和帝和应天宏的相貌,身为他们的血缘亲人,平王应该不会差到哪去。

    而现在亲眼看到,才知道江天暮是口中留情了的,平王,真的太平凡了。

    有父兄的好相貌做底子,平王应天明也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可问题就出在气质上了,无论宣和帝的贵气或是应天宏的傲气,那就是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可平王没有,他不但属于让人过目即忘那种,而且就是面对面也极容易忽视他。

    难怪那么多人都是太子派的,因为选择太一目了然了。

    “前几日,朕接到一封奏折,说的正是赵修撰的家乡杭州府的事。”宣和帝开口,唤回赵剑秋的注意力。

    “是。”赵剑秋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事实上,在这个精明的皇帝面前是丝毫不能松懈的。

    “奏折上说,去年杭州府的税收和今年朕加拨的治河款不翼而飞了,朕还不敢信,毕竟那是匿名的折子,可朕还是派人下去查,结果,整整三百万两雪花银真的没了,而且银库大门完好无损,杭州府上下官员谁都不知道这钱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宣和帝说起这件事,仍是平心静气的。

    赵剑秋也觉着这事透着古怪,可宣和帝为什么会跟她说,这事应该归刑部而不是翰林院管吧?

    “朕想把这件事交给你办,以钦差身份去杭州。”宣和帝语气温和的扔下炸弹。

    “咦?!”赵剑秋吃惊了。

    得中状元,就能当上八府巡按、钦差大臣,外加御赐尚方宝剑,这都是戏文里面的,其实哪朝哪代中了状元几乎都要进翰林院,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才是状元的正规仕途,至于钦差和尚方宝剑,谁敢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书呆子?

    不过,眼前就有一个。

    “历代以来的状元,都不会终老于翰林院,这事就算朕给你们的机会,办成之后六部九卿也能有你们的位子了。”宣和帝说得体贴。

    你们?“陛下打算派谁和微臣办这事?”赵剑秋探问。

    “当然是今科的榜眼和探花了,朕派他们给你当副使。”宣和帝笑吟吟,“反正你们之间处得不错,也不用怕上下级之间不和。”

    自从三人成了邻居,共同上下班后,好像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一块的,赵剑秋也无法否认这个,但她也要为三人争取最大的利益:“陛下,微臣三人最大的也不过是从六品,可杭州知府是正四品的,微臣不敢越俎代庖。”最重要的是杭州知府莫忘尘是宣和帝小女儿长乐公主的未婚夫,谁又敢管他?

    宣和帝如何不知道这意思,“说起来这事也是家丑,长乐公主年幼不懂事,她居然趁朕不在皇宫的时候,私自去了杭州,你们这回务必把她带回来。”女儿这样倒追人家,哪个当父亲的能高兴,何况还是皇家公主。

    长乐公主也在杭州?那莫忘尘的保护伞可大着呢,赵剑秋她们哪里惹得起。

    好在宣和帝还有下文:“朕赐你一面金牌,功用同于代天巡授,杭州府上下官员可以任你处置,必要时先斩后奏也无妨。”

    先斩后奏?!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赵剑秋忍不住确定:“真可以先斩后奏?对任何人吗?”

    “除了长乐公主。”宣和帝毕竟还是位父亲,“不过公主她也无权干涉你的决定,你们只要把她平安带回来就行。”

    先斩后奏,这诱惑太大了,就算是鱼饵赵剑秋也心甘情愿吞下,她的确有需要处置的人,只是,宣和帝为什么会把这事交给她,尤其是金牌,他就不怕自己乱用职权?

    “是丞相向朕推荐你们的,看来丞相很看中他的得意门生啊。”宣和帝看出她在猜测什么,直言相告。

    原来皇帝信任的不是她们而是丞相杨博,这反而倒是正常的,“臣领旨。”这件事她接下了,杭州府上下官员,那也就包括卫、解、理三县。

    看着年轻的臣子出去,宣和帝颇为感慨的叹口气,年轻人的事就让年轻人去解决吧,只是朕的乖儿子,你会交上什么样的答卷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