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零一章 写信 (第1/2页)
转眼到了清明,范氏在院里用挫打着纸钱,打好了整整两摞,以备着清明祭祖用。//最快更新78小说//~ 萧景天过来请假,到了清明,要整饬秧田,浸种播种,稻田里过了一个冬天,田埂上杂草疯长,要修田埂,一过了清明,就要春耕,庄家活也多,菜地里要翻地点种花生大豆,这个时候也是一年之初最忙的时候。 萧景土早就预备着他的工钱,萧景天来干了一个半月,每月的工钱按二两银算,一个半月下来是三两银。萧景天掂了掂手里的三吊银钱,虽然他的工钱没有两个伙计的多,但活却是轻松不少的,只用干上半天,就能休息半天,多劳多得的道理他懂,也算是知足了。 萧景土让老二春耕完之后就来,多干两日能得百来个钱,总比在家里窝着强些。萧景天有些不耐烦,胡乱点点头应下了。 范氏让他给老宅里的带个话,说祭祖用的纸钱香烛,老大这边备好了,清明那日老大回去祭拜就带回去,让老宅里的别忙活了,打纸钱也得费好些功夫咧。 另一个,老宅里的还能省下几个买香烛的钱,这话范氏没说出口。 一般公中出的东西,杨氏是能不让自己出就不出,像祭祖用的纸钱香烛,过年用的炮仗、红烛、窗花等等,都是老大或老三两家备好了给送过去。其实这也就是花几个小钱,老二老三家倒也没什么怨言。就当做是孝敬了。刘氏是坐享其成的,顺便享享老人的福,刮些油水,连祭祀用的供品水果猪头什么的也要顺手捞一把,她也懒得张罗这些。 萧景天走后,萧景土让范氏香烛之类的多备些。清明祭祖剩下的,留着老宅里的平时拜菩萨用,范氏自是没有二话,回屋张罗去了。 过了清明,萧玉涵中间来过一封信。说他在州府一切都好,正安心备考,让家里人莫挂念。算算日,离考试的时间不久了,范氏收到信后,让萧玉珠回了信。 范氏在旁边说话,萧玉珠拿了笔写在纸上。加以润色,说的也就是些用功读书的同时,要记得保重身,不要忘记了时辰,要按时好好吃饭。让他万事小心,平时莫要一个人出去,要是需要去街上买些什么,别舍不得花钱,并且要同人结伴而行。还让他考试那几日,别吃坏了东西。以免考场上拉肚。 萧玉珠拿着笔发愣,范氏絮絮叨叨的,光是嘱咐别吃坏东西,就说了三遍,害得她把这一条写了两遍后,才反应过来,最后范氏的话说完了。萧玉珠把信重新用簪花小楷抄了一遍,加上了她自己想说的一些话。 说东西很乖,家里来了生人它就叫,看家看得好着呢。它每日吃饭也吃得多,骨架也长宽了。她前两天抱着,感觉又沉了不少。家里的小黑马,天天跑江东,跑得格外欢实,再养半年,速度说不定能赶上枣红马了,等他回来就能骑着去溜圈了。最后让玉涵放轻松,这回考不上下次再考就是了,不过还是在心里预祝他旗开得胜。 古代考取秀才和现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是一样的,千千学削尖了脑袋,要往那个门槛上挤,这里面的竞争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考上了秀才,意味着可以走上一条光明大道,往后光宗耀祖或者在官途上飞黄腾达,这是第一步。 写好信,用信封装上,写上萧玉涵的名字和冯家的地址,托给送信来的人,让他后日启程回去的时候带过去。范氏拿着信正要去找信使,崔素素和她娘,母女两个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急匆匆地来了。 原来她们娘女两个收到了崔云写来的信,找了识字的人帮他们读了信,可又不好劳烦人给写一封,只好找到萧家这里来了,崔家的听说萧家二姑娘是认得字的。 “这又不耽误什么功夫,让玉珠写一封就是,你们来的真及时,我刚要出去托人送信,晚点可就赶不上趟了。”范氏笑着道,让崔家的平下心坐下来,有话好好说。 萧玉珠拿了一张信纸刚打开,崔素素便拿了墨柄把砚台里剩的一点墨搅匀了,用毛笔蘸了蘸,在砚台沿上撇去多余的墨汁,笑着递给玉珠,看她的动作,是做惯了的。 萧玉珠含笑着谢过,崔家的一边说她一边写,先预备着打一遍草稿,再重新抄一遍,她不能保证崔家的不同她娘一样啰嗦。然而崔家的是另一番情景,说着说着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