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江东之行 (第2/2页)
炒好了。” 萧景土一边听着在纸上写着,一边狐疑地看着她,“还是我家二丫头懂得多,说起来头头是道,爹爹都不如你了。” 萧玉珠警醒地身一抖,她的老毛病没犯吧,是不是表现得太过了,让人产生怀疑?不过很快讪讪一笑,“我也是听阿彩说的,海鲜不比其它菜式,简简单单地才好。”还好,可以拿阿彩当幌,否则问起来,难道要说她前世里是在海滨城市生活过四五年的? 萧景土琢磨着,点点头,把菜式单拟好,让张师傅试着做一遍,看看味道。萧玉珠矜矜业业地在旁边指点着,张师傅擅长的是本地菜式,像这种海鲜类的他没做过,第一次做好多地方拿捏不准。 其它的菜式还好,就是有一样螃蟹,让人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样杀,萧玉珠隐隐记得她以前吃螃蟹的时候。蟹黄是需要留下来的,可她那时候只管着吃,清蒸的大闸蟹,清炒的花蟹,她只管饭来张口。那里回注意到哪些需要留下来,哪些是在杀的时候就丢掉的。 一看到螃蟹两只毛茸茸的大钳,萧玉珠的心里就直发毛,要是清蒸的还好,就直接螃蟹带草放进蒸笼里,现在让她去抓螃蟹,她心里七上八下的。手刚一放进水里,解开螃蟹身上的草,立刻被两只可恶的大钳夹住了手指头,想甩也甩不掉。最后还是在段光启的提醒之下,忍着痛重新把螃蟹放进水里,才让螃蟹手下留情,夺回了宝贵的手指头。 院里七八个人都不会杀螃蟹。没有办法,只好去请阿彩过来。 路上。萧玉珠偷偷把江东之行发生的事告诉了范氏,范氏叹了口气,“阿彩也是个可怜的。多好的一个人,只可惜找错了人家。”叹完回过头来朝萧玉珠正色道,“姑娘家的,打听这种事做什么?没得姑娘家的样。”
萧玉珠只好无辜地扑闪扑闪大眼睛,可怜兮兮地跟在后面绞着衣角。 到了阿彩家,那是一间小院。院一角有一口水井。水井旁的石头上搭着一个簸箕,晒着半簸箕菜干。院过去是三间房屋,旁边的一间小点的,屋檐下挂着两串干辣椒,应该是厨房。 范氏和萧玉珠的到来,让阿彩很是吃惊,迎着人在堂屋坐下,拎了茶壶要倒茶水,发现茶壶里空空的,灶间又没有烧水,只好不好意思地坐下来。 堂屋里只有几样简单的家具,一张破旧的八仙桌,四五张烂椅,一个洗脸架,再没有其他,看得出来,阿彩的生活很清苦。 范氏张了张嘴,又有些犹豫,还是没说话。萧玉珠见她像是有话同阿彩说,起身出去到院里转转。 “阿彩,我不管你去江东做了什么,你就听大姐的一句劝,那样的人不值得你为他挂心。他如今娶了两房妻妾,也是有家室的人,再说他的品行,这一次我想你比谁都清楚,你又何苦作践自己?” 范氏的一番话,把阿彩说得动情,阿彩眼睛里顿时起了泪花,“我原本以为只要我能给他生个儿,延续林家的香火,他就能回心转意,把我接回去,我还和以前一样,是那个宅里的正房,大太太。可是没想到……姓林的居然说出那种话来。”一想到,姓林的当着那个女人的面侮辱她,说是她先勾引的他,阿彩心里恨之入骨,咬着嘴唇。 见她嘴唇咬出一丝血来,范氏气不过,“你这是做什么?你难道还不明白,你既是从那个门里出来的,又何苦想着再进那个门,好马不吃回头草。那姓林的要钱财没钱财,要人品没人品,即便你给他生了儿,他又能八抬大轿地把你接回去?只怕是到头了便宜了别人,你见不到儿一面。”见她面色不好看,范氏换了轻缓的语气,叹了一声,“姓林的说了什么,你别放在心上就是了。” 阿彩只是木然点点头,再说下去就是自取其辱了。 范氏问她道,“你年纪轻轻,容貌又好,难道就当真不想嫁人吗?” 阿彩红着眼,“我这辈恐怕再无生养,谁会想娶一个无所出的女人回去。若再嫁人,也不过是些年老的门下有的,要么是丧妻的罢了,又是作小,难道还指望着有人八抬大轿把我抬过门去做正房?” 她这个样,范氏也不好再说什么,随后表明了来意,让她回去到店里帮忙。 阿彩稍做收拾,换下了身上穿的家常袍,跟着回了潇湘记。 有了阿彩的帮忙,螃蟹收拾得干净,她尝过张师傅的手艺后,亲自用豉汁调了酱料,淋在海鲜上面,又调了一样蘸酱。 清清爽爽的海鲜一推出,潇湘记的生意好转,特别是到了凉风徐徐的傍晚,热气散去,人头涌动,楼上楼下坐满了人,吃着海鲜,再来两样小菜,小酌一口,日过得好不快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