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致富之道 (第1/2页)
“谁告诉你坐上了飞机就比没坐飞机幸福?谁告诉你手里拿着手机就比没拿手机幸福?谁告诉你看过电视的人幸福能看电视比没看过电视的人幸福?幸福是啥?你知道吗?幸福是一个人的内在体会。在那些没有电视飞机的社会,人们的幸福感觉丝毫不比现代人的差,反过来,在这个看似发达的社会,人们的幸福指数不一定提高了。因为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欲望也提高了。以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只是一日三餐,现在人们有了电话,还想要汽车,有了汽车,还想要楼房。如果人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没有幸福可言。” 何能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会招来王兆江这么一段的长篇大论。他惊讶的看着王兆江,这个行将入木的老人,怎么懂得那么多的道理?王兆江知道何能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他早就知道何能不会明白。可这些话憋在心里,他总想找一个人倾诉,以便自己死后,当这个社会遇到矛盾和坎坷时,能有人记得曾经有一个老人,说过一段这样的话。 何能走了,带着满腹的牢sao。他认为,王兆江真的是老糊涂了,自己一番好意,竟得到他的冷语嘲讽。他甚至诅咒王兆江快点死去,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活着也是社会的累赘。 主持完这次全村的人聚餐。何能有了一个更大的想法,他要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而要实现这个愿望,首要的条件就是把何有发赶下村支书的位子,自己做村支书。对于何能的这个想法,李成福举双手赞成。从一开始李成福就看不起何有发,要不是王天奎从中捣鬼,掰着手指头数一遍也轮不到何有发做村支书。何能让李成福去何有发家转达自己的想法,李成福当仁不让。让李成福意想不到的是,何有发听到他的话后,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李成福的提议。李成福很失望,因为他很想看看何有发被人从村支书的位子上赶下来的难堪样,现在,他发现何有发不仅不难堪,反而很高兴,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对于何有发来说,现在能有人替他做村支书,对他来说,当真是一种解脱。自从当上村支书,何有发一心想着把双水村搞好,让村里人都富裕起来。为了个村里人寻找致富的出路,何有发是想尽了办法。起初,他听从乡领导的建议,让村里人在春天是统一种药材,等药材成熟了,上面统一收购。何有发在喇叭上喊了三天,才让村里人极不情愿的把种好的小麦给铲去,乡里领导给这种种植方法取了个名字叫做套种行,就是留三行,去三行。等春天的时候种中药,夏天还可以收割麦子,种玉米。这样一亩地一年就可以收获三次。想法很美好,可结果有点糟心。第一年种的中药没有出来,第二年是长出来,可一场大雨把药苗全部淹死了。第三年再也没人提种中药的事情了。 种植中药的计划泡汤了,但这没有打消何有发带领全村人致富的积极性。随后,他有用县里的名义,号召全村的人种植大棚。按照他的设想,一个大棚光是在冬天就能卖五六千块钱,两个大棚就抵得上一家子一年的收入了。为了提起村里的人积极性,他自家先建造了一个大棚,在大棚里种芹菜,还别说,一个冬天,他一棚的芹菜都卖完了。到了年终,他告诉村里人他的大棚为他赚取了一万元。第二年,村里就建起了三十多个大棚,大伙统一种芹菜,等芹菜收获时,一个大问题摆在人们面前,由于种植的人太多了,芹菜价格下调,如果按照下调的价格出售,会连种植的本钱都收不回来,如果不卖,最后芹菜都得烂掉。 有了上一年的经验,村里人开始分开种植,你家种芹菜,我家种黄瓜,他家种西红柿,在一家种豆角。可是,除了芹菜好种植外,其他的蔬菜,尤其是黄瓜和豆角,对于温度和湿度等技术性环节的要求很高。村里人哪里知道这些,何有发也没请到农业专家。结果,种植黄瓜和豆角的,全都没有结。连着赔了两年,人们再也不相信何有发的发家致富的那套言论,以至于当县里领导规定每个村必须得有一百亩杨树行时,村里人都不在理会何有发那一套了。 在万般无奈之际,傻三自告奋勇,说能帮助何有发想出个注意。何有发问他啥办法。傻三不说,非得让何有发拿出五百块钱他才告诉何有发。无奈,何有发只得从公款里拿出五百块钱,给了傻三。傻三的注意并不高明,他给县里投了一封匿名信,把村子里带头补种杨树的人列为暴民,让公安局的派人抓他们。村里人哪里同公安局打过交道啊,他们一看到警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