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春之辉 (第2/2页)
是这又如何?想不通的田瑜直接问道:“女儿愚昧,请阿母明示。” “对于世间大多数女子而言,一生最幸运的莫过于能有一个知暖知良的夫婿。卫长子固然不错,可是今日他可以为了前程忽略自己的妻子,那么又安知,有一天他是否会为了前程抛弃自己的妻子?”想到自己的良人,严氏忍不住长叹一声,“有时候夫婿没什么本事,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起码以你的出身,足以将他压得死死的。只要手段够高,这一辈子你绝对不会重复我的旧路!” 田瑜也忍不住想起的自己的阿翁:的确,能力越大,野心越大,受到的诱惑就越多。严于自律的人,自然可以无视旁人送来的美姬娇娥。可这世间又有多少男子在面对这等诱惑时,能够做到视若无睹,主动推开。哪怕有这样的人,但是将这一切主动权交给旁人,自己又能安心吗? 严氏抚mo着女儿的发鬓:“世间之事,如有一得,自会有一失。上苍最是公平不过,只看你如何选择。” 对于严氏的话,田瑜也觉得深以为然。只是想到从兄长那里了解的情况,田瑜仍是忧心忡忡:“阿母,那个卫步可是经常与兄长一起去章台的……” 自家兄弟儿子去烟花之地,那是风liu。可如果夫婿女婿去这种地方,那就是放荡。 严氏轻笑道:“我若没查明白他的为人,又岂会问你的意思。放心,他和阿恬每次去章台,都只是听歌赏舞,喝上几杯酒,其他的什么也没做。”严氏右手抓住女儿的手,左手轻拍女儿的手背,宽慰道,“阿母都让人打听清楚了。卫家老大和老二管得极严,那卫步什么事都没做过。” 汉时民风开放,田瑜是自幼读着《关雎》这等情诗长大的,对于严氏的话中之意,自是听得明白之极。虽是母女谈心,并无外人,可田瑜忍不住一阵脸红,尴尬之后,才对严氏嗔道:“阿母,女儿才不是那个意思。”
严氏故作糊涂:“你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毕竟是尚未出嫁的黄花闺女,田瑜被母亲这般揶揄,只能很不好意思地唤道:“阿母!” “好了好了。”严氏终于不再继续打趣女儿,“既然你同意了,那阿母明日便派人去卫家探探口风。等探清楚卫家的心思后,再去找陛下求个恩典不迟。” 想起之前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田瑜问道:“阿母的意思,是请陛下做主?” “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太后不同意废后。如果陛下真的有意卫家,那他自会想办法成全我们田、卫两家的昏事,为卫氏博取太后的好感。如果陛下不答应,那阿母再为你另寻佳婿也不迟。”严氏拍拍女儿的手,“放心,在一切定下来之前,不会有任何风声泄露出去的。” 对于严氏的手段,田瑜极为放心:“只是,如果陛下答应了,可卫夫人却未能生下皇子,那该怎么办?”田瑜虽然不希望自己日后的生活会与自己一样,但也不愿意仅因为自己的幸福,便害了全家人。 “你阿翁呀,就是以他的小心眼,来看全天下的人。”对此,严氏丝毫不以为然,“对皇帝和太后而言,其他人不过是或大或小的蝼蚁。你觉得有谁会和蝼蚁过不去?又有谁会为了杀掉一只蝼蚁,而舍掉自己的身后之名?”【注】 想了想高后的遭遇,又回想了一下之后长乐宫三代女主的行为,田瑜对阿母的话深以为然。只是身为人女,自然不能随意评价父亲,田瑜只好假装没听明白母亲的话。 “就算卫氏没能入主椒房,卫步日后最多也就受点气。到时候凭你的身份,他就更不敢肆意胡来了。”想到女儿以后的幸福生活,严氏因为病痛变得憔悴衰老的面孔,绽放出夺目的笑意与欣慰。 【注】景帝同学就是这么一个人。因为怨恨邓通抢了自己的父爱,等文帝一死,景帝就抄了邓通的家。结果富甲天下的邓通同学,居然活活饿死了。 ****关于宋氏和卫家两姐妹的婚姻:丈夫不纳妾,是杜撰的。不过卫家起于贫贱,周围的人应该都是一夫一妻,卫孺和卫少儿不答应丈夫纳妾也不算奇怪。尤其是陈掌,完全是靠卫家起家的,不大可能为了这件事和卫少儿过不去。至于卫长子,我设定的是那种有野心,同样也很自律的人。他现在的全副精力都放在稳固卫家根基上面,自然不会想其他。 ****田蚡的嗣子的确叫田恬,至于他老婆和女儿就是我杜撰的。汉朝的女子其实很彪悍,能出一个养小白脸、闹着要和情夫合葬的馆陶公主,能有以金钱相威逼、不让老公纳妾的卓文君,为什么就不能出一个一心为女儿着想的丞相夫人?(田蚡内宠多,那是史书明说的。而且根据记载,元光四年,田蚡娶了燕国翁主为夫人。也就是说,在这之前,文中的这位严氏已经逝世。个人根据设定的脑补就是,严氏安置完女儿的一生后,病死or气死了。) ****其实写这一章,主要是为后面摆平王太后做铺垫。离刘据出生还有六年,不摆平王太后怎么行。而且,史书记载,卫青打了胜仗后,王太后也会赐下巨额的黄金。由此可见,卫子夫和王太后这对婆媳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可是看起来很有开金手指的感觉。话说,历史上的卫子夫到底是怎么摆平王太后的?难道是野猪出手?) &&不够的字数,下一章继续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