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隆虑公主 (第2/2页)
隆虑更加闷闷不乐了,“我们三姊妹中,母后本就偏心阿姊。现在再加上那卫子夫和阿元的缘故,只怕母后以后会更加喜欢阿姊了。” 见隆虑仍是不太明白,宋媪只好继续解释:“皇太后更喜欢哪位公主并不重要,只要当公主与陈家闹矛盾时,皇太后会毫不犹豫地偏向公主你就成了。” 隆虑想到方才在宣室殿中,皇帝和皇太后对新出生的小公主欢喜,以及毫不掩饰的偏宠与溺爱,心中一动,对宋媪说道:“今日陪母后去宣室殿,听到卫子夫只是生出一女时,枉我还为他们陈家和中宫松了一口气。现在看来,他们陈家哪里值得我这样做了!我又何必为了他们和陛下母后过不去。不过,母后和陛下对子夫只是生下一女,倒是半点不高兴也没有。” 因为宋媪未能与隆虑一同进入宣室殿,是以不知道其中详情。又细细问过隆虑后,宋媪才说道:“如此看来,陈家之势恐难长久。不为其他,单为公主你自己,你就该早作打算。” “除了讨好母后和陛下,还能怎样?难不成去讨好那个卫子夫?她可是阿姊家中出来的,姑姑又曾经绑架过她弟弟,我去讨好她有用吗?” “公主可以渐渐和陈家划开距离。还有平日里多去皇太后宫中尽孝道,言谈时不妨表露出对小公主的喜爱。” “这样就成了?”隆虑满脸狐疑地看向宋媪,“就这样,姑姑和陈家就不敢欺负我了?”在馆陶yin威下生活已久的隆虑,实在不敢相信事情会这么简单就能解决。
宋媪笑道:“太主在孝文皇帝年间的经历,公主不会不清楚吧?” “我当然知道。姑姑嫁给当时刚继承爵位的堂邑侯,随后孝文皇帝便以前元二年的诏书为由,命姑姑随姑父就国。直到皇考继位,姑姑才得以重返长安。” “太主身为孝文皇帝嫡女,堂堂长公主,所嫁之人不过是初封六百户,功臣榜上排名第八十六位的堂邑侯。而文皇帝的庶女平邑公主,却能嫁入功臣榜上排名第四的绛侯家。” 想了半刻,隆虑迟疑地问道:“宋媪的意思是,在皇家身份根本不算什么,重要的是皇太后和陛下的心意?” “不然,公主以为在文帝年间丝毫不得势的长公主,凭什么却可以在景皇帝年间翻云覆雨?无非是因为景皇帝愿意纵容自己的胞姊,而文皇帝不愿意容忍自己的女儿。” “那和我有什么关系?”隆虑仍是不解。 宋媪心中长叹一口气,继续解释道:“其一,一旦长信宫山陵崩,陛下和皇太后可愿意容忍太主继续飞扬跋扈?其二,陛下和皇太后可愿意看到公主受委屈?其三,陈家和太主之势可能长久而不被人取而代之?” 听了宋媪的话,隆虑终于喜笑颜开,可一想到宣室殿中平阳和皇帝看着自己子女的神情,忍不住心中一阵寞落:“宋媪,我突然想要一个孩子呢。” 对此,宋媪极为赞成:“隆虑侯这爵位好歹也有四千一百二十六户,可不能便宜了别人。” “宋媪,你想到哪去了。我只是今天看到阿姊和陛下,觉得有些羡慕。可是……”隆虑一想到陈蟜那因为被酒色掏空身子,而显得消瘦萎靡的面容,忍不住心中又是一阵厌恶。 “若是平常人家,公主还可以琢磨一下合离和义绝这两条路。可是在皇家,你就别想了。说到子嗣,就算公主不可惜那四千多户的食邑,也要想想你的身后之事。难道,公主就不怕死后得不到祭祀?” 听宋媪提及死后祭祀的问题,隆虑终于有些焦急:“让我再想想。” 【《史记》记载的陈蟜结局:元鼎元年,侯蟜坐母长公主薨未除服,jianian,禽兽行,当死,自杀,国除。 可是根据《汉书》记载,隆虑的儿子昭平君居然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由此可得出,隆虑与武帝的关系应该挺不错的。 至于祭祀,西汉前期只有嫡长子一脉才有资格给祖宗祭祀。如果嫡长子死后无嫡长孙,那就相当于死去的人会成为孤魂野鬼,无人祭祀,相当于活人没有饭吃。对视死如生的西汉人而言,这应该是最恐怖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