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天启大帝_第九十一章 朱由校的忧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朱由校的忧愁 (第1/2页)

    其他人在或喜或忧的时候,朱由校在乾清宫同样也是思绪不宁。东林党等外朝大臣对恢复恢复矿监税使和提高商税的态度,果然不出他所料。这些外朝大臣虽然从来就没看的起过商人,但是不少大臣都是商人的主家,商人可以给这些人带来巨额的财富。

    可是对于朱由校来说,商税是非要提高不可的。现在辽东前线一直紧张,未来还有进行巨额的军费投入,现在财政情况已经越来越糟了,是非要增加财政收入不可了。而且如果像明朝历史那样开征辽饷,从本来已经负担比较重的农民身上搜刮,那么遇到天灾农民活下去,起来叛乱的可能性很大。而明朝这个时候,正是历史很有名的小冰河时期,雪上加霜的是,中国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本来就容易发生干旱和洪涝。

    而且朱由校来到明朝以后,发现现在民间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良好的。因为之前的万历怠政,客观形成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局面。各地地方官员很是缺乏,所以政府对人民的管理和束缚在客观上减轻了不少,江南等地才出现了不少的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这些资本主萌芽的发展的东西,也让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了最初的工人。而同时这些地区土地兼并进一步恶化,土地越来越多的向官僚士绅阶层集中。只有这样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举人以上的士大夫阶层享有免费的特权造成的。

    人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明朝这个时候可是有实际意义的。读书人只要中了秀才,那么他个人免除税赋和徭役这样经济特权,同时还有遇到官员不用下跪等政治特权。而一个人中了举人之后特权更厉害了,免税的特权范围直接扩大为举人的整个家庭。

    土地集中到官僚士绅阶层之后,不但农民的受到的剥削加重了,而且因为这些人有免税的特权,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减少了。这种情况发展到最后的情况就是,遇到天灾农民活不下起来造反,同时政府因为没钱镇压不力,最后改朝换代,并且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实现土地的重新分配。

    朱由校之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他无力去概念。除非学后世的新中国那样,把土地收回国有然后重新分配,以实现耕者有其田。但是历史还没发展到那种状况,他现在如果与整个地主阶层为敌,下场要么是天下大乱,要么是他这个皇帝被废。

    这也是他一直比较郁闷的一个原因,既然土地短时间内动不得。他才不得的把注意力转到商业上,希望通过增加商税来解决财政问题。只是虽然朝廷的政策是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非常低。但是商人们毕竟控制着很多的财富,他们本身政治地位低,就投靠官员士绅,通过官商勾结来达到目的。

    而且商人的政治地位因为非常低,经常受到官府士绅的敲诈勒索,所以很多商人为了自保而投靠官僚士绅。这些官僚士绅就成为了商人们的主家,这些商人当然缴保护费而换取庇护。而且明末这个时候,很多官僚士绅都看到商业发展的好处,并利用他们的种种特权自己开办商业。

    但是大明律规定四品之上的官员禁止经商,但是很多官员都或明或暗在经商,而且相对于一般的商人,这些官员利用自己的地位,还获得种种商业特权。想提高商税税率,直接危害了很多官员的利益,他们自然反对。

    看来这件事推行的难度也很大,外朝的官员都是一致反对,公侯贵戚的们态度估计也大臣一样。连之前皇店开张可能危害到一些公侯们自家商店的生意,他们都能站出来反对,更不要说让他们多交税了。

    而且光辽东的军费这个无底洞不说,还有西南的奢安两家土司叛乱之忧,更加上朱由校知道现在明朝已经进入小冰河时期,接下来的时间中估计要自然灾害频发。尤其华北和西北地区,更是旱涝灾害的多发区。

    朱由校想到这些就头疼,别人成为皇帝后,君临天下,席卷天下,扫八荒,震寰宇,好不威风。而自己这个皇帝当的,窝窝囊囊,前怕狼后怕虎,纠纠结结,时刻如履薄冰。

    归结到底他自己手中的力量太少,尤其是面对强大的文官集团。加上他之前毫无从政经验,和朝中那些老狐狸老政客玩政治,他这个政治小白估计会输的一塌糊涂。

    当然他现在是皇帝,有道德制高点,加上长久以来儒家宣传的忠君爱国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